中醫(yī)古籍
  • 湖北海棠

    拼音注音Hú Běi Hǎi Tánɡ英文名Leaf of Hupeh Crabapple出處

    始載于《新華本草綱要》。

    來源

    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湖北海棠的嫩葉及果實(shí)。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alus hupehensis (Pamp.) Rehd.[Pirus hupehensis Pamp.]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葉,鮮用;8-9月采果實(shí),鮮用。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參拔50-2900m的山坡或山谷叢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華東、西南及山西、陜西、甘肅河南、湖北、湖南、廣東等地。

    原形態(tài)

    湖北海棠,喬木,高達(dá)8m。小枝紫色至紫褐色,初有短柔毛,后脫落。單葉互生;葉柄長1-3cm;托葉線狀披針形,時落;葉片卵形至卵狀橢圓形,長5-10cm,寬2.5-4cm,邊緣有細(xì)銳鋸齒,嫩時具稀疏短柔毛,不久脫落,常呈紫紅色?;▋尚?;傘形花序,有花4-6朵,花梗長3-6cm,無毛或稍有長柔毛;花粉白色或近白色,直徑3.5-4cm;花萼5,裂片三角狀卵形,漸尖或急尖,約和萼筒等長或稍短;花瓣5,倒卵形;雄蕊20;花柱3,稀4,基部有長絨毛。梨果橢圓形或近球形,直徑約1cm,黃綠色稍帶紅暈,萼裂片脫落;果梗長2-4cm?;ㄆ?-5月,果期8-9月。

    性狀

    性狀鑒別,葉片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5-10cm,寬2.5-4c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圓形或?qū)捫ㄐ?,邊緣有?xì)銳鋸齒,齒端具腺點(diǎn),主脈下面具溝,幼葉被細(xì)毛,托葉2,披針形。落革質(zhì)。氣微,味微苦、澀。

    化學(xué)成分

    葉含根皮素-2-葡萄糖甙(phloretin-2-glucoside),兒茶精(catechin),表兒茶精(epicatechin)及微量黃酮醇-3-葡萄糖甙(flavonol-3-glucoside)。

    性味

    味酸;性平

    功能主治

    消積化滯;和胃健脾。主食積停滯;消化不良;痢疾;疳積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鮮果60-90g;或嫩葉適量,泡茶飲。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果;代山楂入藥。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筆筒草拼音注音Bí Tǒnɡ Cǎo別名通氣草(《草木便方》),眉毛草、土木賊(《分類草藥性》),節(jié)節(jié)菜、接骨草(《福建民間草藥》),鎖眉草(《四川中藥志》),節(jié)骨草(《湖南藥物志》),銼刀草、木賊草、土麻黃、筆頭草、野麻黃......
  • 拼音注音Bǐ Guǎn Rónɡ別名筆管樹、漆娘舅、鳥榕、雀榕來源??乒P管榕Ficus wightiana Wall.,以根、葉入藥。生境分布福建、臺灣、廣東、廣西、云南。性味甘、微苦、平。功能主治清熱解毒。主治漆瘡,鵝兒瘡、乳腺炎。用法用......
  • 《全國中草藥匯編》:筆羅子拼音注音Bǐ Luó Zǐ別名野枇杷、粗糠柴來源清風(fēng)藤科筆羅子Meliosma rigida Sieb. et Zucc.,以根皮入藥。生境分布浙江、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性味酸,平。功能主治解毒,利水,消腫。主......
  • 拼音注音Bì Zǐ Sān Jiān Shān來源藥材基源:為三尖杉科植物篦子三尖杉的種子和枝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ephalotaxus oliveri Mast.采收和儲藏:枝葉全年均可采;種子在秋季成熟時采收,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
  • 《全國中草藥匯編》:篦子舒筋草拼音注音Bì Zǐ Shū Jīn Cǎo別名牛肋巴、舒筋草來源蕨類蹄蓋蕨科篦子舒筋草Cyclosorus dentatus (Forsk.) Ching,以根狀莖入藥。生境分布四川。性味微苦,平。功能主治舒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