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葒草花

    《中藥大辭典》:葒草花拼音注音Hónɡ Cǎo Huā別名

    水葒花(《摘元方》)。

    出處

    《綱目》

    來源

    為蓼科植物紅蓼花序

    性狀

    干燥花序,花多數(shù),攢簇成穗,花被5瓣,淡紅色或帶白色,初開時(shí)常呈扁形的半開放狀態(tài)。

    功能主治

    治心、胃氣痛,痢疾,痞塊,橫痃。

    《綱目》:"散血,消積,止痛。"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2錢;研末、熬膏或浸酒。外用:熬膏貼。

    復(fù)方

    ①治胃脘血?dú)庾魍?水葒花一大撮,水二鐘,煎一鐘服。(《董炳集驗(yàn)方》)

    ②治心氣疞痛:水葒花為末,熱酒服二錢。(《摘元方》)

    ③治痢疾初起:水葒花(取花、葉)炒末。每服三錢,紅痢蜜湯下,白痢沙糖湯下。(《經(jīng)驗(yàn)廣集》)

    ④貼痞:水葒花(花、葉、莖、根同用),取一、二擔(dān)水,滿鍋煮透,去渣,存汁,慢火熬成膏,紙絹任攤,狗皮更好。(《經(jīng)驗(yàn)廣集》水葒花膏)

    ⑤治橫痃:葒草花一握,紅糖五錢。搗爛加熱敷貼,日換一次。(《福建民間草藥》)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葒草花拼音注音Hónɡ Cǎo Huā別名

    水葒花、何草花、狗尾巴花

    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

    來源

    藥材基源:為蓼科植物葒蓼的花序。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Polygonum orientale L.

    采收和儲(chǔ)藏:夏季開花時(shí)采收,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路旁和水邊濕地。

    資源分布:除西藏自治區(qū)外,分布幾遍全國。

    原形態(tài)

    一年生草本,高l-3m。莖直立,中空,多分枝,密生長(zhǎng)毛。葉互生;葉柄長(zhǎng)3-8cm;托葉鞘筒狀,下部膜質(zhì),褐色,上部草質(zhì),被長(zhǎng)毛,上部常展開成環(huán)狀翅;葉片卵形或?qū)捖研?,長(zhǎng)10-20cm,寬6-12cm,先端漸尖,基部近圓形,全緣,兩面疏生軟毛。總狀花序由多數(shù)小花穗組成,頂生或腋生;苞片寬卵形;花淡紅或白色;花被5深裂,裂片橢圓形;雄蕊通常7,長(zhǎng)于花被;子房上位,花柱2。瘦果近圓形,扁平,黑色,有光澤?;ㄆ?-8月,果期 8-10月。

    性味

    辛;性溫

    功能主治

    行氣活血;消積;止痛。主頭痛;心胃氣痛;腹中痞積;痢疾;小兒疳積;橫痃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6g;或研天、熬膏。外用:適量,熬膏貼。

    各家論述

    《綱目》:散血,消積,止痛。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ì Nán Shé Ténɡ別名爬山虎(《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cè)》)出處《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cè)》來源為衛(wèi)矛科植物刺南蛇藤的根、果實(shí)或莖。春、秋割取地上莖,曬干。生境分布生于林下,河邊、石坡上。分布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北、山東、浙江等地......
  • 《全國中草藥匯編》:刺參拼音注音Cì Shēn別名刺仙茅、川參來源川續(xù)斷科刺參屬植物大花刺參Morina bulleyana Forr.,以根入藥。秋冬采集,切片曬干或鮮用。除前種外,尚有細(xì)葉刺參Morina delavayi Franch......
  • 拼音注音Cì Yè Sǒnɡ Mù別名鳥不企、雞云木、鷹不扒、雷公木英文名bark of Spinyleaf Aralia出處始載于《福建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bào)》。來源藥材基源:為五加科植物長(zhǎng)刺楤木的根。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Aralia spinif......
  • 拼音注音Cì Yè Sū Tiě來源藥材基源:為蘇鐵科植物華南蘇鐵的根或種子。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Cycas rumphii Miq.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我國華南各地廣為栽培,長(zhǎng)江流域有盆栽。資源分布:原產(chǎn)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北部、越南、緬甸......
  • 拼音注音Cì Tiān Qié別名苦顛茄、苦天茄(《云南中草藥》)。出處《昆明民間常用草藥》來源為茄科植物刺茄子的果實(shí)。秋季采收,曬干。生境分布生于山間林下或荒坡。分布云南等地。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約1米。莖直立,具分枝,全體密被黃硬毛和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