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黑風(fēng)散根

    拼音注音Hēi Fēnɡ Sàn Gēn別名

    廣藤根

    來源

    藥材基源:為防己科植物細(xì)圓藤Pericampylusglaucus(Lam.)Merr.的根。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Pericampylus glaucus (Lam.) Merr.[Menispermum glaucum Lam.]

    采收和儲(chǔ)藏:夏、秋季采挖,除去須根、泥土,洗凈,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谷水溝、路旁,山被疏、密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臺(tái)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細(xì)圓藤 攀援木質(zhì)藤本,長達(dá)10m。技常纖細(xì)下垂,嫩枝被發(fā)黃色柔毛,老技變無毛,紫褐色,具縱條紋。葉柄比葉片稍短,被毛;葉片紙質(zhì)至薄革質(zhì),三角狀卵形至三角狀近圓形,長、寬3.5-10cm,先端鈍,具小尖頭,基部近截平至心形,幼時(shí)兩面被絨毛,老時(shí)近無毛或僅脈上被毛,掌狀脈通常5條。聚傘花序常傘房狀,腋生,單生或2-3個(gè)簇生,被毛;花小,單性異株;萼片9,3輪,外輪較狹,內(nèi)輪闊匙形,長約1.5mm;花瓣6;雄花的雄蕊6,相互聚合;雌花的心皮3,柱頭2深裂。核果紅色或紫色,內(nèi)果皮骨質(zhì),闊倒卵形,甚扁,直徑5-6mm,背部兩側(cè)有短圓錐狀凸起?;ㄆ?-5月,果期6-7月。

    性味

    辛;平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利咽;止咳。主瘡癤癰腫痛;咽喉腫痛;咳嗽;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鮮根皮,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瓣蕊唐松草拼音注音Bàn Ruǐ Tánɡ Sōnɡ Cǎo別名花唐松草、馬尾黃連、腎葉唐松草(《河北中藥手冊(cè)》)出處《河北中藥手冊(cè)》來源為毛茛科植物瓣蕊唐松草的根。秋季采挖,去凈泥土,鮮用或曬干。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灌叢和林緣......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丁香拼音注音Bái Dīnɡ Xiānɡ別名麻雀糞、家雀糞、樹麻雀來源雀形目文鳥科樹麻雀Passer montanus (L.),以糞便入藥。山麻雀Passer rutilans Temm.的糞便也作白丁香用。生境分布......
  • 拼音注音Bái Sān Qī別名打不死、還陽參、三面七、接骨丹、三步接骨丹、三匹七。出處《陜西中草藥》來源為景天科植物豌豆七的全草。夏季采收全草,曬干用或鮮用。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林下巖石上的腐殖土或石隙,常生在石灰?guī)r地區(qū).分布陜西、河南、湖北......
  • 拼音注音Bái Sān Qī Gēn出處《陜西中草藥》來源為景天科植物碗豆七的根。性味味苦澀,性涼。功能主治理氣,收澀,消腫。治痢疾,腹瀉,喉炎,勞傷,跌打損傷,紅腫疼痛。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4錢。摘錄《中藥大辭典》......
  • 拼音注音Bái Sān Bǎi Bànɡ別名紅三百棒出處《云南中草藥》來源為堇菜科植物如意草的全草。秋季采集。洗凈曬干。生境分布生于山間。分布于云南等地。原形態(tài)宿根直立草本,高約15厘米。根長圓錐形?;~有長柄,淡綠色微帶紅暈,葉片闊心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