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鋸鯊翅

    拼音注音Jù Shā Chì來源

    藥材基源:為鋸鰩科動物尖齒鋸鰩的鰭。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ristis cuspidatus Latham

    采收和儲藏:四季均可捕撈,捕殺后,將鰭割下,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為暖水性近海底棲魚類。卵胎生,每產10余仔有時進入河口。

    資源分布:我國分布于東海和南海。

    原形態(tài)

    尖齒鋸鰩,體平扁,長可達6米余,背面稍圓凸,腹面平坦。頭平扁三角形,吻平扁,堅硬,呈劍狀突出,邊緣具鋸狀吻齒21-26對。眼小,上側位,眼球上半部連于皮上。下眼瞼有瞬褶。噴水孔位于口角上方。鼻孔狹長,斜側位??趯?。牙細而多,平扁光滑,鋪石狀排列。鰓孔5,頗小,斜列于頭的后部腹面上,背鰭2個同形,無硬棘,第1背鰭起點對著腹鰭基底后端上方。臀鰭消失。胸鰭寬大,腹鰭比背鰭小,尾鰭短寬,上下葉發(fā)達。體背暗褐色,腹面白色,胸鰭和腹鰭前緣白色,背面肩上具一淺白色橫條。

    功能主治

    益腎;補肺。主虛勞

    用法用量

    內服:煮食,適量。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白櫟蔀拼音注音Bái Lì Bù出處《浙江天目山藥植志》來源為殼斗科植物白櫟果實上帶有蟲癭的總苞。生境分布生于丘陵的山坡、林中。分布長江流域及華南各省。原形態(tài)白櫟,又名:金剛櫟,白反櫟、栭櫟、柞子柴、白斗、櫪柴、白柴蒲樹。落......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桂拼音注音Bái Guì別名三股筋、滇新樟來源樟科白桂Neocinnamomum yunnanense H. Liou,以樹皮、葉入藥。生境分布云南。性味澀、辛,平。功能主治祛風除濕。主治感冒,月經不調,寒性胃痛,腹脹......
  • 拼音注音Bái Guì Mù Gēn別名將軍樹根來源藥材基源:為??浦参锇坠鹉镜母?。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Artocarpus hypargyraus Hance.2.Artpcapus nitidus Trec.subsp.lingna......
  • 拼音注音Bái Huà Pí別名刻因托斯(維名)。出處《新疆中草藥手冊》來源為樺木科植物疣枝樺的樹皮。采伐樹木時剝皮,曬干,生用或炒炭用。生境分布生于河灘、山谷或針葉林緣。分布新疆北部。原形態(tài)疣枝樺,又名:疣樺。落葉喬木。樹皮灰白色,由數層......
  • 《中藥大辭典》:白梅拼音注音Bái Méi別名鹽梅(《尚書》),霜梅(《綱目》),白霜梅(《本草便讀》)。出處《本草經集注》來源為薔薇科植物梅的未成熟果實,經鹽漬而成。性味酸澀咸,平。①《日華子本草》:“暖,無毒。“②《綱目》:“酸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