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雞腸

    《中藥大辭典》:雞腸拼音注音Jī Chánɡ出處

    《本經(jīng)》

    來源

    為雉科動物家雞

    功能主治

    治遺尿,遺精,白濁,痔漏。

    ①《本經(jīng)》:"主遺溺。"

    ②《別錄》:"小便數(shù)不禁。"

    ③《綱目》:"止遺精,白濁,消渴。"

    復(fù)方

    ①治小便數(shù),虛冷:雞腸一具,治如常,炒作膳。暖酒和飲之.(《食醫(yī)心鏡》)

    ②治遺尿不禁:雄雞腸一具,炙黃,搗細羅為散。每于食前,以溫漿水調(diào)下一錢。(《圣惠方》)

    ③治痔漏生管:雞腸子一掛(帶糞),棉花子半斤,地龍半斤。后藥裝入雞腸內(nèi),用陰陽瓦焙金黃色,研為細末,看藥面多少,外加槐花若干,合勻。每服三錢,一日三次,白水送下。(《奇效良方》雞腸散)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雞腸拼音注音Jī Chánɡ英文名Chicken intestine出處

    出自《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蜀本草》:凡雞腸以烏雄為良。

    來源

    藥材基源:為雉科動物家雞的腸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aI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

    采收和儲藏:宰殺時剖腹取出腸子,洗凈,鮮用或烘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家雞因飼養(yǎng)雜交的關(guān)系,口種繁多,形體大小及毛色不一。食物主要為植物的種子、果實及昆蟲等。雄雞善啼。

    資源分布:全國各地均有飼養(yǎng)。

    原形態(tài)

    家雞,家禽。嘴短而堅,略呈圓錐狀,上嘴稍彎曲。鼻孔裂狀,被有鱗狀瓣。眼有瞬膜。頭上有肉冠,喉部兩側(cè)有肉垂,通常呈褐紅色;肉冠以雄者為高大,雌者低小;肉垂亦以雄者為大。翼短;羽色雌、雄不同,雄者羽色較美,有長而鮮麗的尾羽;雌者尾羽甚短。足健壯,跗、跖及趾均被有鱗板;趾4,前3趾,后1趾,后趾短小,位略高,雄者跗跖部后方有距。

    化學(xué)成分

    含血管活性腸肽(vasoactiveintestinal peptide,VLP),膽囊收縮素(cholecystokinin,CCK),蛙皮素(bombesin),胰高糖素(glucagon)及P物質(zhì)等。

    藥理作用

    兔離體膀胱括約股肌和逼尿肌在37℃的樂氏液中多有自 律性收縮。在40ml樂氏液內(nèi)加入8%雞腸生理鹽水混懸液(雞腸液)5滴,可使2種平滑肌興奮,按肌肉收縮高度超出正常并持續(xù)5min以上者為陽性計算,則括約肌為陽性者14/18,逼尿肌陽性者6/14,即雞腸液使括約肌的興奮性強于逼尿肌。8mg/kg雞腸灌胃能顯著減少兔的尿量。2.4%雞腸液0.25ml/10g灌胃,對腹腔注射0.3%戊巴比妥鈉0.1mg/10g 小鼠在10min內(nèi)的入睡動物數(shù)及睡眠小鼠持續(xù)睡眠時間均顯著減少。表明有中樞興奮作用。上述作用能初步說明雞腸治療遺尿癥的道 理。雞腸上述作用可能與腸內(nèi)所含多種生物活性物質(zhì)有關(guān)。如P物質(zhì)可興奮平滑肌,促進抗利尿素釋放;蛙皮素對膀胱有強烈收縮作用并刺腎血管收縮,降低腎小球濾過率,從而有抗利尿作用;血管活性腸肽(VIP)和膽囊收縮素(CCK)有中樞興奮作用等均可能與雞腸的抗遺尿作用相關(guān)。

    歸經(jīng)

    腎經(jīng)

    性味

    甘;平

    功能主治

    益腎;固精;止遺。主遺尿;小便頻數(shù);失禁;遺精;白濁;痔漏;消渴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焙干研末,3-6g;或煮食。

    各家論述

    1.《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主遺溺。

    2.《名醫(yī)別錄》:小便數(shù)不禁。

    3.《本草綱目》:止遺精,白濁,消渴。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柏樹果拼音注音Bǎi Shù Guǒ別名柏樹子(《分類草藥性》),香柏樹子(《四川中藥志》)。出處《四川中藥志》來源為柏科植物柏木的果實。8~10月,果實長大而未裂開時采收。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柏樹葉“條。性味苦澀,平。①《分......
  • 拼音注音Bǎi Shù Gēn來源藥材基源:為柏科植物柏木的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upressus funebris Endl.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挖取根部,洗去泥土,切片,曬干用。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為我國特產(chǎn)樹種。資源分布:分布于......
  • 《中藥大辭典》:柏樹油拼音注音Bǎi Shù Yóu出處《民間常用草藥匯編》來源為柏科植物柏木樹干滲出的樹脂??硵鄻涓桑龢渲瑵B出凝結(jié)后,7~8月間采。性味①《草木便方》:“甘,平?!阿凇吨貞c草藥》:“淡澀,平,無毒。“功能主治祛風(fēng),解毒,......
  • 《中藥大辭典》:柏根白皮拼音注音Bǎi Gēn Bái Pí別名柏皮(《本草經(jīng)集莊》),柏白皮(《別錄》)。出處《綱目》來源為柏科植物側(cè)柏已去掉栓皮的根皮。性味《綱目》;“苦,平,無毒?!肮δ苤髦沃螤C傷?!秳e錄》:“主火灼爛瘡,長毛發(fā)?!坝?.....
  • 《中藥大辭典》:柏脂拼音注音Bǎi Zhī別名柏油(《綱目拾遺》)出處《本草經(jīng)集注》來源為柏科植物側(cè)柏樹干或樹枝經(jīng)燃燒后分泌的樹脂汁。性味《草木便方》:“甘,平?!肮δ苤髦沃谓臧_,癩瘡,禿瘡,黃水瘡,丹毒。①《唐本草》:“枯枝節(jié)燒取油,療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