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藍花蔥

    《全國中草藥匯編》:藍花蔥別名

    野蔥、天藍韭、白狼蔥

    來源

    百合科藍花蔥Allium cyaneum Regel,以全草入藥。

    生境分布

    西北、河北、山西、河南、湖北、四川、西藏。

    性味

    辛,溫。

    功能主治

    發(fā)散風寒,通陽,健胃。主治風寒外感,陰寒腹痛,肢冷脈微,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0.5~1兩。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華本草》:藍花蔥拼音注音Lán Huā Cōnɡ別名

    白狼蔥、野蔥、野韭菜

    來源

    藥材基源:為百合科植物天藍韭的全草或鱗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llium cyaneum Regel [A.szechuani-cum Wang et Tang]

    采收和儲藏:夏季花將開時采收,抖凈泥土,晾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500-3000m的山坡、草地。

    資源分布:分布于陜西、寧夏、甘肅、青海、湖北、四川、西藏等地。

    原形態(tài)

    天藍韭,草本,具根莖。鱗莖狹柱形,簇生;鱗莖外皮黑褐色,老時纖維質(zhì)近網(wǎng)狀?;ú堇w細,圓柱形,長10-30cm,常在下部被葉鞘。葉基生;葉片狹條形,長5-25cm,寬l-l.5(-2)mm??偘鷨蝹?cè)開裂,比花序短,宿存;傘形花序半球形,多花,花梗長4-12mm;無小苞片;花被片卵形,天藍色或紫藍色;花被片6,長3.5-5mm,內(nèi)輪的卵狀長圓形,鈍頭,外輪的橢圓狀長圓形,有時先端微凹,常較短;花絲伸出花被,長5-8mm,基部合生并與花被貼生,內(nèi)輪的基部擴大,有時兩側(cè)各具1齒;子房球形,基部具3凹穴;花柱伸出花被,長4-7mm?;?、果期8-10月。

    性味

    味辛;性溫

    功能主治

    散風寒;通陽氣。主感冒風寒;陰寒腹痛;四肢逆冷;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扁豆衣拼音注音Biǎn Dòu Yī別名扁豆皮(《本草便讀》)出處《安徽藥材》來源為豆科植物扁豆的干燥種皮。性狀干燥種皮呈不規(guī)則卷縮片狀,大小不一,厚不到1毫米,光滑,乳白色或淡黃白色,種阜半月形,類白色。質(zhì)堅,易碎。氣味皆......
  • 拼音注音Biǎn Zhóu Mù英文名root of Jerusalemthorn出處始載于《海南植物志》。來源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扁軸木的枝樹皮或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arkinsonia aculenta L.采收和儲藏:四季均可采......
  • 《中藥大辭典》:扁青拼音注音Biǎn Qīnɡ別名白青(《本經(jīng)》),碧青(《唐本草》),石青,大青(《綱目》)。出處《本經(jīng)》來源為碳酸鹽類礦物藍銅礦的礦石。原形態(tài)產(chǎn)于銅礦氧化帶中。單斜晶系。晶體短柱狀或板狀。通常星粒狀、腎狀、散射狀、土狀等......
  • 別名扛棺回來源蘿藦科娃兒藤屬植物扒地蜈蚣Tylophora renchangii Tsiang.,以葉入藥。隨時可采,曬干,一般鮮用。性味微酸、澀,平。功能主治活血散瘀,解毒。用于各種毒蛇咬傷及跌打損傷。用法用量1~2兩,搗爛取汁沖白酒內(nèi)服......
  • 《中藥大辭典》:報春花拼音注音Bào Chūn Huā別名橡只瑪爾布(藏名)出處《西藏常用中草藥》來源為報春花科植物條紋報春的花朵。6~8月采收。生境分布生于水溝旁及潮濕處。分布西南及西藏、內(nèi)蒙古、新疆。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