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遼東鱗毛蕨

    拼音注音Liáo Dōnɡ Lín Máo Jué來源

    藥材基源:為鱗毛蕨科植物半島鱗毛蕨的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ryopteris peninsulae Kitag.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挖出后除去葉柄及須根,洗凈,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坡林下陰濕處。

    資源分布:分布于遼寧、陜西、山東、安徽、江西、河南、湖北等地。

    原形態(tài)

    植株高達(dá)50cm。根莖粗短而直立,連同葉柄基部密被棕色、披針形鱗片。葉簇生;葉柄長10-15cm,禾稈色,向上與葉軸被稀疏小鱗片;葉片紙質(zhì),長圓形,長15-35cm,寬12-15cm,先端漸尖并為羽裂,基部稍縮狹,上面光滑,下面和羽軸疏被深褐色、披針形小鱗片,二回羽狀;羽狀闊披針形,稍呈鐮刀狀,長8-9cm,寬2-3cm,有短柄,基部1對對生,小羽片長圓狀披針形,先端圓鈍,基部呈耳形,邊緣有微齒或全緣;葉脈羽狀,下面明顯;孢子葉羽片在上部,11-15對,較小。孢子囊群背生于小羽片上,在中脈兩側(cè)各排成1行;囊群蓋圓形,褐色,宿存。

    性味

    苦;涼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驅(qū)蟲;防治流感;乙腦。主吐血;衄血;崩漏;產(chǎn)后便血;腸寄生蟲病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0-15g。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扁藤拼音注音Biǎn Ténɡ別名腰帶藤、羊帶風(fēng)(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扁骨風(fēng)(《廣西中草藥》)。出處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來源為葡萄科植物扁擔(dān)藤的藤莖及根。全年可采,洗凈,切片,曬干。生境分布生于高山密林下,纏......
  • 《中藥大辭典》:扁藤葉拼音注音Biǎn Ténɡ Yè出處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來源為葡萄科植物扁擔(dān)藤的葉。功能主治治下肢潰瘍。用法用量外用:搗敷。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扁藤葉拼音注音Biǎn Ténɡ Yè英文名leaf o......
  • 拼音注音Biǎn Dòu別名藊豆(《唐本草》),南扁豆(《滇南本草》),沿籬豆、蛾眉豆(《綱目》),涼衍豆(《本草乘雅半偈》),羊眼豆(《藥品化義》),膨皮豆(《廣州植物志》),茶豆(《江蘇植藥志》),南豆(《陸川本草》),小刀豆、樹豆(《......
  • 《中藥大辭典》:扁豆葉拼音注音Biǎn Dòu Yè出處《別錄》來源為豆科植物扁豆的葉?;瘜W(xué)成分含胡蘿卜素和葉黃素等。胡蘿卜素含量豐富,可在10毫克%以上。性味《生草藥性備要》:“味辛甜,性平,有小毒?!肮δ苤髦沃瓮聻a轉(zhuǎn)筋,瘡毒,跌打創(chuàng)傷。......
  • 《中藥大辭典》:扁豆根拼音注音Biǎn Dòu Gēn出處《生草藥性備要》來源為豆科植物扁豆的根?;瘜W(xué)成分根含天門冬素酶。根瘤中含多種游離的氨基酸。功能主治治便血,痔漏,淋濁。①《滇南本草》:“治大腸下血,痔漏,冷淋?!阿凇渡菟幮詡湟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