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木天蓼

    《中藥大辭典》:木天蓼拼音注音Mù Tiān Liǎo別名

    天蓼(《藥性論》),藤天蓼(《本草拾遺》),天蓼木(《圣惠方》),含水藤(《中國樹木分類學》),葛棗、葛棗獼猴桃(《東北木本植物圖志》),馬棗子(《東北藥植志》)。

    出處

    《唐本草》

    來源

    為獼猴桃科植物木天蓼枝葉

    生境分布

    喜生于深山林緣及山麓、河岸等處灌叢中。分布東北、山東、陜西、湖南、湖北、四川、浙江、安徽等地。

    原形態(tài)

    落葉纏繞藤本,高達5米。老枝無毛,有灰白色小皮孔;髓大,白色,實心。葉互生;膜質(zhì),上半部或全部變白或黃色;闊卵形至卵狀長圓形,長6~13厘米,寬4~9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楔形,邊緣有細鋸齒,上面無毛,下面沿葉脈有毛;葉柄細弱,有時微有刺毛。雌雄異株;花通常單一,稀為3花,腋生,較大,徑達2.5厘米,白色而芳香;萼片5,卵狀橢圓形;花瓣5,倒卵形;雄花的子房無花柱,雄蕊多數(shù);雌花有梗,獨生,雌蕊1,柱頭多裂,子房光滑,瓶狀。漿果黃色,熟時變橘紅色,卵圓形,長約3厘米,寬約1.3厘米,先端喙狀;種子多數(shù),淡褐色。花期6月。果期9~10月。

    性味

    ①《唐本草》:"味辛,溫,有小毒。"

    ②《品匯精要》:"味苦辛,性溫,有小毒。"

    功能主治

    治大風癩疾,癥積,氣痢風勞。

    《唐本草》:"主癥結積聚,風勞虛冷。"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研末或釀酒。

    復方

    ①治大風疾:天蓼(刮去粗皮,碎銼)四兩。以水一斗,煎取一升,去滓,將汁煮糯米為粥,空心食之。如病在膈上即吐出,在中膈即汗出,在膈下即轉出,宜避外風。(天蓼粥)

    ②治白癲風:天麻一斤,天蓼木三斤。上藥,銼如大豆粒,用水三斗,入銀鍋或石鍋中,煎至一斗二升,濾去滓,卻于慢火上,煎如稀餳,每于食前,用荊芥、薄荷酒調(diào)下半匙。(天麻煎)

    ③治氣痢久不止:預采木蓼曝干,用時拇羅為末,食前,粥飲調(diào)下一錢。

    ④補五勞,祛風益氣:天蓼木十斤(銼),秫米一碩,細曲十斤(搗碎),黑豆二斗。上以水三碩,先煮天蓼木取汁一碩,去滓,其秫米,黑豆一處凈淘,蒸熟放冷,以藥汁都拌和令勻,入不津甕中密封,三七日開,溫飲一盞,日再為良。(天蓼木酒)(選方出《圣惠方》)

    備注

    本植物的根(木天蓼根)、有蟲癭的果實(木天蓼子)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木天蓼拼音注音Mù Tiān Liǎo別名

    天蓼、藤天蓼、天蓼木、金蓮枝、含水藤、牛奶奶、鉆地風、羊桃、羊奶奶樹。

    英文名Twig and leaf of Silvervine Actinidia出處

    出自《唐本草》:木天蓼,生山谷中。作藤蔓,葉似柘,花白,子如棗許,無定形,中瓤似茄子。味辛,噉之以當姜,蓼。其苗藤切,以酒浸服,或以釀酒去風冷癖,所在皆有,今出安州、申州。

    1.《本草拾遺》:木天蓼,今時所用,出鳳州。樹高如冬青,不凋,出深山。人云多服損壽,以其逐風損氣故也。不當以藤天蓼為注,既云木蓼,豈更藤生?自有藤蓼爾。

    2.《開寶本草》:木天蓼,出山南,大樹?!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有木天

    來源

    藥材基源:為獼猴桃科植物木天蓼的枝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ctinidia polygama (Sieb. Et Zucc.) Mip.

    采收和儲藏:春、秋季采,曬干或鮮用。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達3200m的山地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東北、西北及陜西、山東、湖南、湖北、四川、浙江、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木天蓼 藤本,高達7m。嫩枝略有微毛;髓白色,實心。單葉互生;葉柄長1.5-2.5cm;葉片薄紙質(zhì),寬卵形至卵狀長圓形,長5-14cm,寬4-8.5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闊楔開或近心形,邊緣具尖鋸齒,上面無毛或有細刺毛,下面沿葉脈有柔毛;花1-3朵腋生;花單性,雌雄異株或單性花與兩性花共存;花梗長0.5-1.5cm,中部有節(jié);萼片通常5,連同花梗略有短柔毛或光滑;花瓣5-6,白色;雄蕊多數(shù),花柱多數(shù)。漿果長圓形至卵圓形,長2-3cm,徑約1cm,黃色,有喙,無斑點,可食,花期5月,果熟期9-10月。

    性狀

    性狀鑒別 小枝細長,直徑2.5mm,表面無毛,白色小皮孔不明顯;斷面髓大,白色,實心。葉薄紙質(zhì),完整葉片卵形或橢圓卵形,長7-14cm,寬4.5-8cm;先端急尖至漸尖,基部圓形或闊楔形,邊緣有細鋸齒;上面散生少數(shù)小刺毛,下面沿脈有卷曲的柔毛,有時中脈有少數(shù)小刺毛,兩面均枯綠色;葉柄近無毛,長1.5-3.5cm。氣微,味淡、澀。

    化學成分

    葉和果實中含各種環(huán)戊烷衍生物:獼猴桃堿(actinidine),木天蓼內(nèi)(matatabilactone),木天蓼醚(matatabiether)新木天蓼醇(neomatatabiol),異新木天蓼醇(isoneo matatabiol),去氫臭蟻二醇(dehydroiridodio),a-臭蟻二醇(a-irdodiol)β-臭中文鍵盤二醇(β-iridodiol),順式臭蟻二醇(cis-iridodio),獼猴桃內(nèi)酯(actinidiolide),二氫獼猴桃內(nèi)酯(dihydroactinidiolide),木天蓼醇(matatabiol),5-羥基木天蓼醚(5-hydroxymatatabiether),7-羥基二氫木天蓼醚(7-hydroxydihydromatatabiether),別木天蓼醇(allomatatabiol),親假荊芥內(nèi)酯(neonepetalactone),異新假荊芥 內(nèi)酯(isoneonepetalactone),二氫假荊芥內(nèi)酯(dihydronepetalactone),異二氫假荊芥內(nèi)酯(isodihydronepetalactone),苯乙醇(phenylethylalcohol),異阿根廷蟻素(isoiridomyrmecin),假荊芥內(nèi)酯(nepealactone),阿根廷蟻素(iridomyrmecin),去氫阿根廷蟻素(dehydroiridomyrmecin),異去氫阿根廷蟻素(isodehydroiridomyrmecin),獼猴桃內(nèi)酯(actinidialactone),異二氫表假荊芥內(nèi)酯(isodihydroepinepetalactone),異表阿根廷蟻素(isoepiiridomyrmecin),二氫表假荊芥內(nèi)酯(dihydroepinepetalactone),臭蟻二醛-β-D-龍膽二糖甙(irdodialo-β-D-gentiobioside)和脫氫處境蟻二醛-β-D龍膽二糖甙(dehydroiridodialo-β-D-gentiobioside)。

    葉含有槲皮素-3-鼠李糖甙{quercetin-3-O-[a-rhamnopyranosyl-(1-4)-rhamnopyranosyl-(1-6)-β-galactopyranoside]},山柰酚-3-二鼠李糖基(3’’’-乙?;┌肴樘沁笆罄钐腔?{kaempferol-3-O-[arhamnopyranosyl-(1-4)-3’’’-O-acetyl-a-rhamnopyranosyl-(1-6)-β-galactopyranoside]}。

    藥理作用

    1.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作用:獼猴桃堿、B-苯乙醇及木天蓼內(nèi)酯對貓之行為有特異之作用,如流涎、凝視、舐物、打滾、陶醉狀態(tài)并喪失敵意、睡眠等。此種行為之改變主要限于貓科動物(如獅、虎、豹等),通過嗅覺(非味覺)引起,其反射中樞可能在皮層下,即邊緣系統(tǒng)。以貓的腦電圖改變作指標,獼猴桃堿、木天蓼內(nèi)酯特別是B-苯乙醇,無論是靜脈注射或局部用藥都可使海馬、扁桃核等大腦邊緣系統(tǒng)出現(xiàn)單棘波(Simplespike),其次則出現(xiàn)于腦干網(wǎng)狀結構乃至視丘核。對外界刺激,呈易覺醒型,在中-橋腦橫切后,仍然出現(xiàn),巴比妥類也不能使之消失;但在用阿托品后則不再出現(xiàn),故認為其作用在膽堿能神經(jīng)原系統(tǒng)。木天蓼本身對小鼠無鎮(zhèn)靜作用,但獼猴桃堿、木天蓼內(nèi)酯可增強苯巴比妥之鎮(zhèn)靜及催眠作用,B-苯乙醇無此作用。

    2.促進唾液分泌:獼猴桃堿、B-苯乙醇及木天蓼內(nèi)酯嗅入、口服或靜脈注射均可引起犬或貓的唾液分泌。

    3.對循環(huán)、呼吸的影響:對麻醉兔靜脈注射獼猴桃堿、B-苯乙醇及木天蓼內(nèi)酯均可引起血壓輕度下降,切斷頸迷走神經(jīng)或注射阿托品后,此作用即消失。呼吸略呈興奮。對末梢血管(兔耳灌流)均無影響。B-苯乙醇高濃度可抑制離體心房之收縮。在心電圖方面,小劑量均不引起異常變化,大劑量(兔靜脈注射)則使ST段降低,乃至傳導阻滯,半小時后恢復正常,心跳仍較慢。因此,它們的作用主要是注射后短暫的興奮了迷走神經(jīng)中樞。

    4.對平滑肌的作用:B-苯乙醇大劑量能松弛豚鼠離體支氣管平滑?。粚Υ笫?、兔離體回腸大劑量呈抑制作用;對大鼠離體子宮亦呈抑制作用。它不拮抗乙酰膽堿,與腎上腺素能神經(jīng)的受體或去甲腎上腺素的釋放也無關。

    5.對性腺的影響:對正常未孕大鼠,獼猴桃堿可縮短性周期的休止期,延長動情期及動情后期,中止給藥可很快恢復正常。B-苯乙醇及木天蓼內(nèi)酯無此作用。卵巢或腦下垂體摘除后,獼猴桃堿對性腺的作用即消失,故其作用并非性激素樣作用,而是中樞性的,特別是通過腦下垂體而實現(xiàn)的。對雄性大鼠腹腔注射較大劑量(5mg/kg)1-2周后,腦下垂體、睪丸之重量也有增加。

    6.其他作用:早年報道,果實中含Polygamol(溶于乙醇或弱堿性溶液),對離體蛙心有興奮作用(相當于毒毛旋花素G的1/10);還能收縮血管、升高血壓(兔)。對兔小腸、膀胱平滑肌也有興奮作用;對兔有顯著利尿作用,可能為強心的結果。

    歸經(jīng)

    肝;腎經(jīng)、

    性味

    辛;溫;有小毒

    注意

    本品辛溫耗氣,不宜久服。

    功能主治

    祛除風濕;溫經(jīng)止痛;癥瘕。主中風半身不遂;風寒濕痹;腰疼;疝痛;癥瘕積聚;氣?。话装]風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10g。

    各家論述

    《唐本草》:主癥結積聚,風勞虛冷。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ái Zhū Lì Gēn來源藥材基源:為殼斗科植物高山栲的根或莖皮。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stanopsis delavayi Franch.采收和儲藏:根全年可采,莖皮春、夏、秋季剝?nèi)。鶗窀?。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50......
  • 拼音注音Bái Zhū Mǔ Cài別名對主從神仙、六月雪、白膠墻、母草來源藥材基源:為玄參科植物陌上菜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indernia procudens(Drock.) Philcox[Anagalloides procu......
  • 拼音注音Bái Zhū Bí Kǒnɡ別名白側耳、圓葉蕺菜來源藥材基源:為三白草科植物白苞裸蒴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ymnotheca involucrata pei.采收和儲藏:夏季采集,洗去泥沙,鮮用或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珠樹拼音注音Bái Zhū Shù別名滇白珠樹、小透骨草、透骨香、鉆骨風、火炭子、透骨草[云南、貴州]、滿山香、滿天香、洗澡葉、冬綠樹來源為杜鵑花科白珠樹屬植物滇白珠Gaultheria yunnanensis (Fr......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皮拼音注音Bái Pí別名牛千斤來源衛(wèi)矛科白皮Euonymus tengyuehensis W. W. Smith,以皮入藥。生境分布貴州。性味淡,平。功能主治止血,生肌。主治刀傷。用法用量適量水磨濃汁搽患處?;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