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土黃連(《廣西中藥志》)。
《廣西中藥志》
為小檗科植物北江十大功勞的根及莖。全年可采,除去枝葉,洗凈,曬干。
常綠灌木,高1~2米或更高,全體光滑無毛。莖粗壯,表面暗棕色。單數(shù)羽狀復葉互生,長20~30厘米,總?cè)~柄基部扁闊,腹面具淺槽,節(jié)明顯;小葉革質(zhì),5~7枚,橢圓形,長6.5~7.5厘米,寬2.5~4厘米,先端漸尖,具鋒利的芒尖,往往于葉尖的兩側(cè)有1~2個銳齒,基部楔形,下面一對小葉往往基部不等??偁罨ㄐ騾采谥Φ捻敹?,長10~20厘米,花眾多,黃色;苞片1枚,三角形,棕色,長約1.5毫米;萼片9,黃色,花瓣狀,分3輪排列,每輪3片;花瓣6,較內(nèi)輪萼片為小,矩圓形;雄蕊6枚,花絲短棒狀;子房上位,柱頭頭狀,扁平。漿果藍黑色?;ㄆ?~6月。果期7~8月。
莖呈圓柱形,表面暗棕色或灰褐色,有淺縱溝和橫向裂紋,幼莖較平滑,往往有突起的葉痕及葉柄殘基,栓皮質(zhì)松,脫落處可見黃色木部;質(zhì)堅脆,折斷面呈破裂狀,淡黃色;橫切面近圓形,髓部淡黃色,木部黃色,射線清晰。根呈圓柱狀,略扭曲,表面棕黃色,有縱溝紋及支根疤痕;質(zhì)堅硬,不易折斷,斷面黃色。
入心、肝二經(jīng)。
味苦,性寒,無毒。
《廣西中藥志》:"虛寒體弱者忌用。"
清心胃火,解毒。治陽黃、熱痢、赤眼;外治刀傷,火燙傷。(性味以下出《廣西中藥志》)
內(nèi)服:煎湯,2~5錢。外用:搗敷。
同屬植物蘇氏十大功勞、半覆瓦十大功勞、獨龍十大功勞等的根,在廣西民間亦稱木黃連或土黃連,并與本品同等使用。
土黃連。
出自《廣西中藥志》
藥材基源:為小檗科植物北江十大功勞的根及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ahonia shenii Chun
采收和儲藏:全年可采,除去枝葉,洗凈,曬干。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深山密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廣東、廣西。
無刺十大功勞 常綠灌木,高1-2m或更高,莖粗壯,暗棕色。葉互生;羽狀復葉,長20-30cm,小葉革質(zhì),2-3對,葉片橢圓形,長6.5-7.5cm,寬2.5-4cm,先端漸尖,刺狀,基部楔形,上面深綠色,下面灰綠色,全緣,或在葉尖的兩側(cè)有1-2個刺狀鋸齒。總狀花序叢生枝端,長10-20cm;苞片1,棕色,三角形;萼片9,花瓣狀,三輪;花黃色,6瓣,長圓形;雄蕊6,花絲短棒狀;雌蕊柱頭頭狀,扁平。漿果藍黑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
性狀鑒別 根圓柱形,稍扭曲,表面棕黃色,有縱溝紋及支根痕;質(zhì)硬,不易折斷,斷面粗糙,黃色。莖圓柱形,表面灰棕色至暗棕色,有淺縱溝和橫向裂紋,較嫩的莖較平滑,常有葉柄殘基及葉痕;皮部易脫落,內(nèi)面黃色;質(zhì)堅脆,折斷面破裂,淡黃色,橫斷面木部黃色;質(zhì)堅脆,射線清晰。
無刺十大功勞莖含小檗堿(berberine)。
心;肝經(jīng)
苦;性寒
脾胃虛寒者慎服。
清熱,燥濕;解毒。主濕熱痢疾;腹瀉;黃疸;目赤腫痛;燒燙傷
內(nèi)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汁涂搽、滴眼。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土黃連(《廣西中藥志》)。
出處《廣西中藥志》
來源為小檗科植物北江十大功勞的根及莖。全年可采,除去枝葉,洗凈,曬干。
原形態(tài)常綠灌木,高1~2米或更高,全體光滑無毛。莖粗壯,表面暗棕色。單數(shù)羽狀復葉互生,長20~30厘米,總?cè)~柄基部扁闊,腹面具淺槽,節(jié)明顯;小葉革質(zhì),5~7枚,橢圓形,長6.5~7.5厘米,寬2.5~4厘米,先端漸尖,具鋒利的芒尖,往往于葉尖的兩側(cè)有1~2個銳齒,基部楔形,下面一對小葉往往基部不等??偁罨ㄐ騾采谥Φ捻敹?,長10~20厘米,花眾多,黃色;苞片1枚,三角形,棕色,長約1.5毫米;萼片9,黃色,花瓣狀,分3輪排列,每輪3片;花瓣6,較內(nèi)輪萼片為小,矩圓形;雄蕊6枚,花絲短棒狀;子房上位,柱頭頭狀,扁平。漿果藍黑色?;ㄆ?~6月。果期7~8月。
性狀莖呈圓柱形,表面暗棕色或灰褐色,有淺縱溝和橫向裂紋,幼莖較平滑,往往有突起的葉痕及葉柄殘基,栓皮質(zhì)松,脫落處可見黃色木部;質(zhì)堅脆,折斷面呈破裂狀,淡黃色;橫切面近圓形,髓部淡黃色,木部黃色,射線清晰。根呈圓柱狀,略扭曲,表面棕黃色,有縱溝紋及支根疤痕;質(zhì)堅硬,不易折斷,斷面黃色。
歸經(jīng)入心、肝二經(jīng)。
性味味苦,性寒,無毒。
注意《廣西中藥志》:"虛寒體弱者忌用。"
功能主治清心胃火,解毒。治陽黃、熱痢、赤眼;外治刀傷,火燙傷。(性味以下出《廣西中藥志》)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5錢。外用:搗敷。
備注同屬植物蘇氏十大功勞、半覆瓦十大功勞、獨龍十大功勞等的根,在廣西民間亦稱木黃連或土黃連,并與本品同等使用。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木黃連拼音注音Mù Huánɡ Lián別名土黃連。
英文名Chengkou Mahonia出處出自《廣西中藥志》
來源藥材基源:為小檗科植物北江十大功勞的根及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ahonia shenii Chun
采收和儲藏:全年可采,除去枝葉,洗凈,曬干。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深山密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廣東、廣西。
原形態(tài)無刺十大功勞 常綠灌木,高1-2m或更高,莖粗壯,暗棕色。葉互生;羽狀復葉,長20-30cm,小葉革質(zhì),2-3對,葉片橢圓形,長6.5-7.5cm,寬2.5-4cm,先端漸尖,刺狀,基部楔形,上面深綠色,下面灰綠色,全緣,或在葉尖的兩側(cè)有1-2個刺狀鋸齒。總狀花序叢生枝端,長10-20cm;苞片1,棕色,三角形;萼片9,花瓣狀,三輪;花黃色,6瓣,長圓形;雄蕊6,花絲短棒狀;雌蕊柱頭頭狀,扁平。漿果藍黑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
性狀性狀鑒別 根圓柱形,稍扭曲,表面棕黃色,有縱溝紋及支根痕;質(zhì)硬,不易折斷,斷面粗糙,黃色。莖圓柱形,表面灰棕色至暗棕色,有淺縱溝和橫向裂紋,較嫩的莖較平滑,常有葉柄殘基及葉痕;皮部易脫落,內(nèi)面黃色;質(zhì)堅脆,折斷面破裂,淡黃色,橫斷面木部黃色;質(zhì)堅脆,射線清晰。
化學成分無刺十大功勞莖含小檗堿(berberine)。
歸經(jīng)心;肝經(jīng)
性味苦;性寒
注意脾胃虛寒者慎服。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解毒。主濕熱痢疾;腹瀉;黃疸;目赤腫痛;燒燙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汁涂搽、滴眼。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