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柏樹

    拼音注音Bǎi Shù別名

    柏、香扁柏

    來(lái)源

    柏科柏屬植物柏木Cupressus funebris Endl.[Chamaecyparis funebris (Endl.) Franco],以種子、樹脂等入藥。種子于球果秋季未裂開前采摘;樹脂在夏秋采收;葉四季可采。

    性味

    子:甘、辛、微苦,平。

    葉:苦、辛,溫。

    樹脂:淡、澀,平。

    功能主治

    子:祛風(fēng)清熱,安神,止血。用于發(fā)熱煩躁,小兒高熱,吐血。

    葉:止血生肌。外用治外傷出血。

    樹脂:解發(fā)熱,燥濕,鎮(zhèn)痛。用于發(fā)熱頭痛,白帶;外用治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種子、樹脂3~5錢;葉、樹脂外用適量,搗爛或研粉調(diào)麻油涂敷患處。

    摘錄《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ān Diǎn Hǔ ěr Cǎo英文名blotch saxifraga出處始載于《中國(guó)高等植物圖鑒》。來(lái)源藥材基源:為虎耳草科植物斑點(diǎn)虎耳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Saxifraga punctata L.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
  • 來(lái)源虎耳草科斑瓣虎耳草Saxifraga takedana Nakai,以全草入藥。生境分布西藏。性味淡,溫。功能主治除濕利尿,行血祛瘀,消腫。主治咳嗽,咯血,黃疸,骨折筋傷,白帶,瘡癤。用法用量0.5~1兩。摘錄《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
  • 《中藥大辭典》:斑竹殼拼音注音Bān Zhú Ké別名斑竹衣出處《民間常用草藥匯編》來(lái)源為禾本科植物剛竹的籜。功能主治清血熱;燒灰吃,透斑疹。用法用量?jī)?nèi)服:煎湯(去毛),2~3錢;或燒灰沖服。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斑竹殼拼音注音B......
  • 《中藥大辭典》:斑竹根拼音注音Bān Zhú Gēn出處《草木便方》來(lái)源為禾本科植物剛竹的根莖及根。9~10月挖根及根莖,曬干。生境分布栽培于庭園或野生山間。分布長(zhǎng)江流域以南各地及四川、山東、河南、廣西等地。原形態(tài)剛竹(《竹譜詳錄》),又名......
  • 拼音注音Bān Zhú Huā出處《重慶草藥》來(lái)源為禾本科植物剛竹的花。功能主治治猩紅熱,用斑竹花二兩,煎水服。摘錄《中藥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