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厚藤、海茹藤、二裂牽牛、紅花馬鞍藤、馬蹄草
旋花科番薯屬植物二葉紅薯Ipomoea pescarpae (L.)Sweet [I. biloba Forsk.],以全草入藥。全年可采,曬干。
辛、微苦,濕。
孕婦忌服。
祛風除濕,拔毒消腫。用于風寒感冒,風濕關節(jié)痛,腰肌勞損;外用治瘡癤,痔瘡。
0.5~1兩;外用適量,鮮草搗爛敷患處。
鱟藤、二葉紅薯、獅藤,馬蹄金,馬蹄草(《福建民間草藥》)。
《福建民間草藥》
為旋花科植物鱟藤的全草。
生于山坡、田岸或溝邊。分布福建、臺灣等地。
多年生、蔓性草質藤本。莖葉有白色乳汁,植物體微帶紫紅色。根莖甸甸狀。莖光滑、細瘦。葉互生,廣橢圓形或圓形,長與闊約3厘米,先端2裂,全緣,基部圓形或微尖,兩面光滑無毛;葉柄長2~3厘米,基部微具鞘,多具腋芽?;ㄒ干惠嗥?,綠色;花冠漏斗狀,白色或紫紅色;雄蕊5。蒴果卵圓形,內(nèi)含黃褐色種子?;ㄆ谙摹⑶?。
《泉州本草》:"入肝、脾二經(jīng)。"
《閩南民間草藥》:"辛苦,微寒。"
祛風,除濕,消癰,散結。治風濕痹痛,癰疽,腫毒,療瘡,痔漏。
《福建民間草藥》:"消癰散結,祛風除濕,解毒益氣。"
內(nèi)服:煎湯,鮮者1~2兩。外用:搗敷或燒存性研末調敷。
①治關節(jié)炎:二葉紅薯一兩五錢,酌加酒水各半煎服。(《福建民間草藥》)
②治癰疽疔瘡:二葉紅薯一握,紅糖(或冬蜜)適量,搗爛外敷。(《福建民間草藥》)
③治癰疽疔瘡,無名腫毒:二葉紅薯一至二兩,洗凈,煎湯調紅糖內(nèi)服。(《泉州本草》)
④治痔瘡漏血:二葉紅薯一兩,豬大腸一斤,燉服。(《泉州本草》)
鱟藤、二葉紅薯、獅藤、馬蹄金、馬蹄草、海薯、走馬風、馬六藤、白花藤、海薯藤、沙藤、沙燈心
出自《福建民間草藥》
藥材基源:為雙子葉植物藥旋花科植物鱟藤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Ipomoea pescaprae(L.) Sweet[Con-volvulus pes-caprae l.;I.biloba Forsk.]
采收和儲藏:全年或夏、秋季節(jié)性采收,除去雜質,切段或片,曬干。
生態(tài)環(huán)境:多生長在海濱沙灘上及路邊向陽外。
資源分布:分布于浙江、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
多年生草本。全體均等民。莖平臥,有時纏繞。單葉互生;葉柄長2-10cm;葉片肉質干后厚紙質,卵形、橢圓形、圓形、腎形或長圓形,長3.5-9cm,寬3-10cm,先端微缺或2裂,裂片圓,裂缺淺或深,有時具小突尖,基部闊楔形、截平至淺心形,在背面近基部中脈兩側各有1覆腺體;側脈8-10對。多岐聚傘花序腋生,有時僅1朵花發(fā)育,花序梗粗壯;苞片小,闊三角形,早落;萼片5,厚紙質,卵形,內(nèi)萼片稍長;花冠紫色或深紅色,漏斗狀,長4-5cm,先端5淺裂;雄蕊5,不等長,雄蕊和花柱均內(nèi)藏。蒴果球形,果皮革質,4瓣裂。種子三棱狀圓形,長7-8mm,密被褐色茸毛?;ㄆ趲兹辏纫韵?、秋季最盛。
馬鞍藤含馬鞍藤脂酸甙(pescaproside)A、B、E,葉中揮發(fā)油含2-羥基-4,4,7-三甲基-(4H)-萘酮(2-hy-droxy-4,4,7-trimethyl-1(4H)-naphthalenone),丁香油酚(eugen-ol),E-植醇(E-phytol),10R-及 10S-獼猴桃醇(10R、10S-actinidol),左旋峰蜜曲菌素[-mellein],4-乙烯基-愈創(chuàng)木酚(4-vinylguaiacol),β-突厥薔薇酮(β-damascenone),種子含赤霉素(gibbereline)A1、A3、A5、A19、A20、A23。
干燥葉中含一種揮發(fā)性酯類,對海蟄刺傷所引起的風疹、瘙癢有良好的解毒作用;在離體豚鼠回腸標本上,此揮發(fā)性部分(6xl0M)有拮抗組織胺(2xl0M)的作用,與苯海拉明、Antistine相似。口服7。5g/kg對小鼠無毒性反應。外用其葉,據(jù)云有止痛、防止褥瘡之效,提取物無甚藥理作用。
肝;脾經(jīng)
辛;苦;微寒
祛風除濕;消癰散結。主風濕痹痛;癰腫;疔毒;乳癰;痔漏
內(nèi)服:煎湯,鮮者30-60g外用:適量,搗敷;或燒存性研末調敷。
《福建民間草藥》:消癰散結,祛風除濕,解毒益氣。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厚藤、海茹藤、二裂牽牛、紅花馬鞍藤、馬蹄草
來源旋花科番薯屬植物二葉紅薯Ipomoea pescarpae (L.)Sweet [I. biloba Forsk.],以全草入藥。全年可采,曬干。
性味辛、微苦,濕。
注意孕婦忌服。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拔毒消腫。用于風寒感冒,風濕關節(jié)痛,腰肌勞損;外用治瘡癤,痔瘡。
用法用量0.5~1兩;外用適量,鮮草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馬鞍藤拼音注音Mǎ ān Ténɡ別名鱟藤、二葉紅薯、獅藤,馬蹄金,馬蹄草(《福建民間草藥》)。
出處《福建民間草藥》
來源為旋花科植物鱟藤的全草。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田岸或溝邊。分布福建、臺灣等地。
原形態(tài)多年生、蔓性草質藤本。莖葉有白色乳汁,植物體微帶紫紅色。根莖甸甸狀。莖光滑、細瘦。葉互生,廣橢圓形或圓形,長與闊約3厘米,先端2裂,全緣,基部圓形或微尖,兩面光滑無毛;葉柄長2~3厘米,基部微具鞘,多具腋芽?;ㄒ干惠嗥?,綠色;花冠漏斗狀,白色或紫紅色;雄蕊5。蒴果卵圓形,內(nèi)含黃褐色種子?;ㄆ谙摹⑶?。
歸經(jīng)《泉州本草》:"入肝、脾二經(jīng)。"
性味《閩南民間草藥》:"辛苦,微寒。"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消癰,散結。治風濕痹痛,癰疽,腫毒,療瘡,痔漏。
《福建民間草藥》:"消癰散結,祛風除濕,解毒益氣。"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鮮者1~2兩。外用:搗敷或燒存性研末調敷。
復方①治關節(jié)炎:二葉紅薯一兩五錢,酌加酒水各半煎服。(《福建民間草藥》)
②治癰疽疔瘡:二葉紅薯一握,紅糖(或冬蜜)適量,搗爛外敷。(《福建民間草藥》)
③治癰疽疔瘡,無名腫毒:二葉紅薯一至二兩,洗凈,煎湯調紅糖內(nèi)服。(《泉州本草》)
④治痔瘡漏血:二葉紅薯一兩,豬大腸一斤,燉服。(《泉州本草》)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馬鞍藤拼音注音Mǎ ān Ténɡ別名鱟藤、二葉紅薯、獅藤、馬蹄金、馬蹄草、海薯、走馬風、馬六藤、白花藤、海薯藤、沙藤、沙燈心
英文名Herb of Beach Morningglory, Two-leaves Morning Glory出處出自《福建民間草藥》
來源藥材基源:為雙子葉植物藥旋花科植物鱟藤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Ipomoea pescaprae(L.) Sweet[Con-volvulus pes-caprae l.;I.biloba Forsk.]
采收和儲藏:全年或夏、秋季節(jié)性采收,除去雜質,切段或片,曬干。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多生長在海濱沙灘上及路邊向陽外。
資源分布:分布于浙江、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全體均等民。莖平臥,有時纏繞。單葉互生;葉柄長2-10cm;葉片肉質干后厚紙質,卵形、橢圓形、圓形、腎形或長圓形,長3.5-9cm,寬3-10cm,先端微缺或2裂,裂片圓,裂缺淺或深,有時具小突尖,基部闊楔形、截平至淺心形,在背面近基部中脈兩側各有1覆腺體;側脈8-10對。多岐聚傘花序腋生,有時僅1朵花發(fā)育,花序梗粗壯;苞片小,闊三角形,早落;萼片5,厚紙質,卵形,內(nèi)萼片稍長;花冠紫色或深紅色,漏斗狀,長4-5cm,先端5淺裂;雄蕊5,不等長,雄蕊和花柱均內(nèi)藏。蒴果球形,果皮革質,4瓣裂。種子三棱狀圓形,長7-8mm,密被褐色茸毛?;ㄆ趲兹辏纫韵?、秋季最盛。
化學成分馬鞍藤含馬鞍藤脂酸甙(pescaproside)A、B、E,葉中揮發(fā)油含2-羥基-4,4,7-三甲基-(4H)-萘酮(2-hy-droxy-4,4,7-trimethyl-1(4H)-naphthalenone),丁香油酚(eugen-ol),E-植醇(E-phytol),10R-及 10S-獼猴桃醇(10R、10S-actinidol),左旋峰蜜曲菌素[-mellein],4-乙烯基-愈創(chuàng)木酚(4-vinylguaiacol),β-突厥薔薇酮(β-damascenone),種子含赤霉素(gibbereline)A1、A3、A5、A19、A20、A23。
藥理作用干燥葉中含一種揮發(fā)性酯類,對海蟄刺傷所引起的風疹、瘙癢有良好的解毒作用;在離體豚鼠回腸標本上,此揮發(fā)性部分(6xl0M)有拮抗組織胺(2xl0M)的作用,與苯海拉明、Antistine相似。口服7。5g/kg對小鼠無毒性反應。外用其葉,據(jù)云有止痛、防止褥瘡之效,提取物無甚藥理作用。
歸經(jīng)肝;脾經(jīng)
性味辛;苦;微寒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消癰散結。主風濕痹痛;癰腫;疔毒;乳癰;痔漏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鮮者30-60g外用:適量,搗敷;或燒存性研末調敷。
各家論述《福建民間草藥》:消癰散結,祛風除濕,解毒益氣。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