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牛毛七

    《中藥大辭典》:牛毛七拼音注音Niú Máo Qī出處

    《陜西中草藥》

    來源

    為曲尾蘚科植物山毛蘚全草。全年采收,陰干用。

    生境分布

    生于高山背陰的巖壁、巖穴或石隙中。分布云南、四川、陜西等地。

    原形態(tài)

    密集成叢,暗綠帶黃棕色,高4~10厘米。莖直立,纖細,又狀分枝,多目次年生殖苞下茁生新枝,形成分層的墊狀;密披紅棕色暇根。葉密生,干時卷縮,濕時傾立,狹長披針形,全緣,內(nèi)卷;中肋單一,細長,先端突出葉尖。雌雄同株。蒴柄黃色,干時直立,濕時彎曲。孢蒴圓卵形,具短臺部,具深色縱紋8條。蒴蓋圓盤狀,具長喙。蒴帽兜形。

    性味

    味甘淡,性平。

    功能主治

    養(yǎng)陰清熱,安神定志,祛風除濕,止血鎮(zhèn)痛。治骨蒸潮熱,神經(jīng)衰弱,風濕疼痛,癲狂,外傷。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4~5錢。外用:研末撒。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牛毛七拼音注音Niú Máo Qī英文名Oreas出處

    出自《陜西中草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曲尾蘚科植物山毛蘚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Oreas martiana(Hopp. Et Hornsch.) Brid.[Weisia martiana Hopp.et Hornasch.]

    采收和儲藏:全年采收,陰干用。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高山背陰的巖壁、巖穴或石隙中。

    資源分布:分布云南、四川、陜西等地。

    原形態(tài)

    山毛蘚,密集成叢,暗綠帶黃棕色,高4-10cm。莖直立,纖細,叉狀分枝,多自次年生殖苞下茁生新技,形成分層的墊狀;密披紅棕色假根。葉密生,干時卷縮,濕時傾立,狹長披針形,全緣,內(nèi)卷;中肋單一,細長,先端突出葉尖。雌雄同株。蒴柄黃色,干時直立,濕時彎曲。孢蒴圓卵形,具短臺部,具深色縱紋8條。蒴蓋圓盤狀,具長喙。蒴帽兜形。

    性狀

    性狀鑒別 本品為數(shù)十株密集叢生,呈墊狀或團門面,暗綠帶黃棕色。每株分離濕潤后,莖纖細,長可達10cm,多分枝,分枝基部可見密集的紅棕色須狀假根。葉密生,干時卷縮,展開后呈卵狀披針形,全緣內(nèi)卷,基部下延呈尖耳狀,頂部狹尖,中肋1條,先端突出葉尖。有的可見孢蒴,圓卵形,具短臺部,有8條深色縱皺,蒴蓋圓盤狀,具長喙,蒴帽兜形。氣微,味淡。

    歸經(jīng)

    心;肺經(jīng)

    性味

    甘;淡;平

    功能主治

    養(yǎng)陰清熱;安神定志;祛風除濕;止血鎮(zhèn)痛。主骨蒸潮熱;神經(jīng)衰弱;風濕麻木;筋骨疼痛;癲狂;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2-15g。外用:適量,研末撒。

    復(fù)方

    1.治神經(jīng)衰弱 山毛蘚15g,棗仁9g,炙遠志6g。煎。

    2.治風濕麻木 山毛蘚15g,絡(luò)石藤9g。煎服或泡酒服。(1-2方出自《中國藥用孢子植物》)。

    摘錄《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hí Yè Huánɡ Yánɡ別名石黃楊、萬年青。來源藥材基源:為黃楊科植物雀舌黃楊的根、葉或花。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uxus bodinieri Levl.采收和儲藏:根全年可挖,洗凈,切片,曬干;葉全年均可采,鮮用或曬干;......
  • 拼音注音Chí Yè Lónɡ Dǎn別名奧拉毛出處始載于《中國高等植物圖鑒》。來源藥材基源:為龍膽科植物匙葉龍膽的帶根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entiana spathulifolia Maxim.et Kusnez.采收和儲藏:6-......
  • 拼音注音Chí Gēnɡ Ténɡ別名武靴藤、金剛藤、蛇天角、飯杓藤來源蘿藦科匙羹藤屬植物匙羹藤Gymnema sylvestre (Retz.)Schult.[G. alterniflorum (Lour.)Merr.],以根及全株入藥。......
  • 拼音注音Shēn Tiáo別名人參條英文名Panax ginseng C.A.Mey來源藥材基源:為五加科植物人參根莖上的不定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anax ginseng C.A.Mey.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挖,洗凈,曬干。原形態(tài)多年生......
  • 拼音注音Chā Fēn Liǎo別名酸不溜、分枝蓼、叉枝蓼、酸姜來源蓼科叉分蓼Polygonum divaricatum L.,以根(黑色老根為佳)入藥。生境分布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河北、山西。性味酸、甘,溫。功能主治祛寒,溫腎。主治寒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