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牛舌頭

    拼音注音Niú Shé Tou別名

    苣荬菜(《植物名實(shí)圖考》),野苦荬(《廣州植物志》),山苦荬(《廣西中草藥》),牛舌片(南川《常用中草藥手冊》)。

    出處

    《民間常用草藥匯編》

    來源

    為菊科植物匍莖苦菜全草。3~4月間采取。鮮用或曬干用。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路邊及田野間。我國大部地區(qū)均療分布。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有乳汁,具匍匐莖。地上莖直立,高30~80厘米。葉互生,葉片長圓狀披針形,長10~20匣米,寬2~5厘米,先端鈍圓,具稀疏的缺刻或三角狀淺裂,邊緣有小尖齒,基部漸狹成柄;莖生葉無柄,基部成耳廓狀抱莖。頭狀花序頂生,呈傘房或圓錐狀排列,直徑2~4厘米,花序梗與總苞片均具腺毛;總苞鐘狀,苞片數(shù)層,最內(nèi)層苞片長而薄,邊緣具膜質(zhì),披針形,先端鈍,最外層苞片短;花黃色,全部呈舌狀;雄蕊5,花藥基部相連,尾端漸尖;雌蕊為2心皮所組成,子房下位,花柱細(xì)長,柱頭2裂。瘦果長橢圓形,邊緣狹窄,有縱紋數(shù)條,微粗糙;冠毛白色,細(xì)軟。花期秋末至翌年初夏。

    性味

    苦,寒。

    ①《四川中藥志》:"性寒,味苦澀,無毒。"

    ②《廣西中草藥》:"苦,寒,無毒。"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治闌尾炎,痢疾,痔瘡,遺精,白濁,乳腺炎,瘡癤種毒,湯火傷。

    ①《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治白濁,遺精,痔瘡。"

    ②《四川中藥志》:"解毒除熱。治湯火傷及無名種毒。"

    ③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治闌尾炎,痢疾,乳腺炎,癤腫。"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0.5~2兩。外用:搗敷或搗汁搽。

    復(fù)方

    ①治腸癰:山苦荬四兩,古羊藤一兩,甘草一兩,銀花藤二兩。水煎服。(《曠西中草藥》)

    ②治痢疾:山苦荬二兩,鳳尾草二兩,楓木葉一兩,古羊藤一兩。水煎沖白糖服。(《廣西中草藥》)

    ③治乳腺炎:㈠苣荬菜五錢。水煎服,或搗爛敷患處。(《湖南藥物志》)㈡山苦荬、雷公根各適量,加酒糟少許,共搗爛,敷患處。(《廣西中草藥》)

    ④治疔瘡:苣荬菜莖葉搗汁搽患處。(《湖南藥物志》)

    摘錄《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屈菜拼音注音Bái Qū Cài別名山黃連、土黃連、牛金花、八步緊、斷腸草[北京]來源為罌粟科白屈菜屬植物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 L.,以全草入藥?;ㄊ⑵诓墒?,割取地上部,曬干或鮮用。性味苦,涼。有毒......
  • 《中藥大辭典》:白屈菜根拼音注音Bái Qū Cài Gēn別名小人血七(《陜西中草藥》)。出處《陜西中草藥》來源罌粟科植物白屈菜的根。夏季采挖,陰干用。性味味苦澀,性溫。功能主治破瘀消腫,止血止痛。治勞傷瘀血,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消化性潰瘍病......
  • 《中藥大辭典》:白山苔拼音注音Bái Shān Tái出處《吉林中草藥》來源為杜鵑花科植物細(xì)葉杜香的葉。全年可采,陰干,或采鮮葉熬膏。生境分布生長于苔蘚類水甸子內(nèi)或濕潤的山坡上。分布我國東北與內(nèi)蒙古等地。原形態(tài)常綠小喬木,高達(dá)50厘米。多分......
  • 拼音注音Bái Shān Liǎo來源藥材基源:為蓼科植物白山蓼的全草。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Polygonum laxmanni Lepech.采收和儲(chǔ)藏:夏季采收,晾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高山凍原下界草地上。資源分布:分布于我國東北地......
  • 拼音注音Bái Dài Cǎo別名雀兒菜、野養(yǎng)菜、米花香薺菜。出處本品系地方性草藥,其原植物碎米薺之名始見于《野菜譜》,云:“碎米薺,如布谷,想為民饑天雨粟,官倉一日一開放,造物生生無盡藏,救饑,三月采,止可作齏?!霸谇宕吨参锩麑?shí)圖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