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四葉草

    《中藥大辭典》:四葉草拼音注音Sì Yè Cǎo別名

    冷水丹、風(fēng)車草、四方草(《江西草藥》)。

    出處

    《江西草藥》

    來源

    為茜草科植物四葉葎細(xì)四葉葎全草。夏季花期采收,曬干或鮮用。

    原形態(tài)

    ①四葉葎,又名:四角金、蛇舌癀。

    多年生草本,叢生,高30~50厘米。根紅色。莖細(xì)弱,有四棱,無毛或稍有柔毛。葉4片輪生,卵狀長橢圓形,長1~2.5厘米,寬3~6毫米,先端尖,上面及下面中脈疏生短刺毛?;ㄐ?,十?dāng)?shù)朵成腋生或頂生的聚傘花序;花冠淡黃綠色,徑約2毫米,4裂;雄蕊4,子房2室,花柱2枚,基部連合,柱頭頭狀。雙懸果扁球形,徑2毫米,有鱗片狀短毛。花、果期5~7月。

    生于田畔、溝邊等濕地。分布華北、長江流域以至福建等地。

    ②細(xì)四葉葎,又名:小鋸鋸藤。

    多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形態(tài)與上種相似,其主要特征:根赤黃色。莖無毛。葉線狀長橢圓形或線狀披針形,長5~10毫米,寬1.5~3毫米?;ü诘G色,徑約1毫米。雙懸果扁半球形,徑約1毫米。花期7月。

    分布長江下游。

    性味

    《江西草藥》:"甘,平。"

    功能主治

    清熱,利尿,解毒,消腫。治尿路感染,赤白帶下,痢疾,癰腫,跌打損傷。

    ①《江西草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通利小便。"

    ②蘇醫(yī)《中草藥手冊》:"利尿消腫,抗癌。治尿路感染,赤白帶下,子宮頸糜爛,化膿性炎癥,并治腦脊髓膜炎,膿毒性敗血癥,癰疽,毒蛇咬傷,皮膚瘡毒水腫,癌腫。"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0.5~1兩(鮮品2~3兩);或搗爛開水送服。外用:搗敷。

    復(fù)方

    ①治尿路感染,赤白帶下:鮮四葉葎一兩,煎服。(蘇醫(yī)《中草藥手冊》)

    ②治痢疾:四葉葎五錢至一兩,水煎服,紅糖為引,每日一劑。

    ③治咳血:鮮四葉葎二錢,洗凈搗爛,冷開水送服。

    ④治跌打損傷:四葉葎根一兩,水煎,水酒對服,每日一劑。

    ⑤治蛇頭疔:鮮四葉葎適量,搗爛外敷。(③方以下出《江西草藥》)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四葉草拼音注音Sì Yè Cǎo別名

    米拉拉藤、冷水丹、風(fēng)車草、四方草、四葉葎、四角金、蛇舌癀、小鋸鋸藤、地胡椒、四葉蛇舌草、天良草

    英文名Herb of Bunge Bedstraw出處

    出自《江西草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茜草科植物四葉葎或細(xì)四葉葎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alium bungei Steud..

    采收和儲藏:夏季花期采收,曬干或鮮用。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郊野路邊、旱地旁、水溝邊及林下陰濕處。

    資源分布:我國廣布,以長江流域中下游和華北地我較常見。

    原形態(tài)

    1.四葉葎,多年生叢生近直立草本,高30-50cm。根紅色。莖細(xì)長,有四棱,通常無毛或稍有柔毛。葉4片輪生;近無柄;葉片卵狀長圓形或披針狀長圓形,長0.8-2.5cm,寬3-6cm,先端尖或鈍尖,基部楔形,全緣,兩面中脈及邊緣疏生短刺狀毛?;ㄐ。?dāng)?shù)朵組成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花黃綠色;花萼4裂;花冠輻狀,徑1-2mm;雄蕊4,外伸;子房下位,2室,花柱2枚,基部連合,柱頭狀狀。雙懸果扁球形,直徑2mm,具鱗片狀短毛;種子1顆。花、果期5-7月。

    歸經(jīng)

    肝;脾經(jīng)

    性味

    甘;苦;平

    功能主治

    清熱;利尿;解毒;消腫。主尿路感染;癌腫;赤白帶下;痢疾;癰腫;跌打損傷;咳血;婦女赤白帶下;小兒疳積;癰腫疔毒;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各家論述

    1.《江西草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通利小便。

    2.蘇醫(yī)《中草藥手冊》:利尿消腫,抗癌。治尿路感染,赤白帶下,子宮頸糜爛,化膿性炎癥。并治腦脊髓膜炎,膿毒性敗血癥,癰疽,毒蛇咬傷,皮膚瘡毒水腫,癌腫。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國藥典》:百部拼音注音Bǎi Bù別名百條根、百部草、鬧虱藥、藥虱藥英文名RADIX STEMONAE來源本品為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Stemona sessilifolia (Miq.) Miq.、蔓生百部Stemona japonica......
  • 《中藥大辭典》:百部還魂拼音注音Bǎi Bù Hái Hún別名還魂草(《廣西中藥志》),狗笠耳(《廣西藥植名錄》)。出處《廣西中藥志》來源為三白草科植物裸蒴的全草或葉。生境分布分布西南及南部。原形態(tài)蔓生草本,全株有腥味,光滑無毛。莖軟弱,......
  • 拼音注音Bǎi Lǐ Xiānɡ別名地椒、麝香草來源為唇形科百里香屬植物百里香Thymus serpyllum L.[T. mongolicus Ronn.]和地椒(興凱百里香)T. przewalskii (Komar.) Nakai,以......
  • 來源杜鵑花科百里香葉杜鵑Rhododendron thymifolium Maxim.,以枝、葉入藥。生境分布甘肅、青海。性味辛,溫。功能主治止咳平喘,祛痰。主治慢性氣管炎,哮喘。用法用量鮮品2~3錢,水煎服。干品2兩,酒1斤,浸泡1周,去......
  • 拼音注音Bǎi Chǐ Wèi Máo別名扶芳木、竹葉青、山杜仲。英文名Hundred-dente Spindle-tree出處始載于《四川植物志》。來源藥材基源:為衛(wèi)矛科植物百齒衛(wèi)矛的全株。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ounymus cen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