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四方麻

    《全國中草藥匯編》:四方麻拼音注音Sì Fānɡ Má別名

    青魚膽[湖南]、四方消、四方青、四棱草、魚珠草、山練草

    來源

    為玄參科水草屬植物四方麻Veronicastrum caulopterum (Hance)Yamazaki [Calorhabdos cauloptera Hance],以全草入藥。全年可采,曬干或鮮用。

    性味

    苦,寒。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于流行性腮腺炎,咽喉炎,腸炎,痢疾,淋巴結(jié)結(jié)核;外用治皮膚濕疹,燒燙傷,癰癤疔瘡,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3~5錢;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四方麻拼音注音Sì Fānɡ Má別名

    山練草、四角草(《廣西中獸醫(yī)藥植》),青魚膽、四方青、四棱草(《湖南藥物志》)。

    出處

    《植物名實圖考》

    來源

    為玄參科植物四方麻全草。

    生境分布

    生于河邊、草叢或灌叢中。分布廣西、湖南等地。

    原形態(tài)

    多年生木質(zhì)草本,高1~1.5米。莖有線棱。葉互生,紙質(zhì),矩圓形至廣披針形,長4~13厘米,寬1.5~4.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邊緣有鋸齒;葉柄長3~4毫米。穗狀花序頂生,長3~15厘米;小苞片1枚,矩圓狀,比萼長;萼4裂;花冠紫紅色,鐘狀,裂片4,略作2唇形。長約4毫米,三角狀,內(nèi)表面在管口下有毛一環(huán);雄蕊2;雌蕊1。蒴果卵圓形,長約4毫米,2裂?;ㄆ?~10月。果期12月至翌年1月。

    性味

    苦,寒,無毒。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生肌長肉。治紅白痢,喉痛,目赤,黃腫,淋病,下疳,刀傷,癰疽,瘰疬,皮膚潰瘍,濕疹,燙傷。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5錢。外用:研末調(diào)敷,搗敷或搗汁涂。

    復(fù)方

    ①治痢疾,黃疸,口瘡,尿血:四方麻全草五錢。水煎服。

    ②治火眼:四方麻全草搗汁,加冰片和勻點眼。

    ③治刀傷出血:四方麻全草搗爛,敷患處。

    ④治腳踝腫:四方麻全草煎水洗。

    ⑤治疔毒:四方麻葉搗爛,敷患處,或水煎內(nèi)服。

    ⑥治痄腮:四方麻全草五錢,水煎服。

    ⑦治蛇咬傷:四方麻、石薺苧、文珠藍(lán),八角蓮。搗敷患處。(性味以下出《湖南藥物志》)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四方麻拼音注音Sì Fānɡ Má別名

    山練草、四角草、青魚膽、四言青、四棱草、狼尾拉花、四方消

    英文名Herb of Wingystem Veronicatrum出處

    出自《植物名實圖考》。

    來源

    藥材基源:為玄參科植物四方麻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Veronicastrum cauloptera (Hance) Ya-mazaki [Calorhabdos cauloptera Hance]

    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收,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谷草地、溝邊及疏林下。

    資源分布:分布于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云南。

    原形態(tài)

    四方麻 多年生草本,高達(dá)1m。全株無毛。莖直立,上部分枝,有寬達(dá)1mm的4條翅,由葉柄下延而成。葉互生;幾無柄,至有長約4mm,邊緣具銳尖的鋸齒。穗狀花序頂生,長可達(dá)20cm,花密集;有短梗;苞片披針形;花萼5深裂,裂片鉆狀披針形,稍不等長;花冠鐘狀,血紅色、紫紅色或暗紅色,長約4mm,4裂,裂片近三角形,寬度不等,后面1枚寬1倍,筒部內(nèi)面的上端有1圈毛;雄蕊2格,伸出;花柱伸出。蒴果卵狀或卵圓狀,長2-3.5mm?;ㄆ?-11月。

    藥理作用

    抗菌作用 四方麻煎劑在試管內(nèi)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炭疽桿菌、乙型鏈球菌、白喉桿菌、傷寒桿菌、痢疾桿菌和綠膿桿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1]。

    性味

    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主流行性腮腺炎;咽喉腫痛;腸炎;痢疾;淋巴結(jié)核;癰疽種毒;濕疹;燒燙傷;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敷;或鮮品搗敷、搗汁涂。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來源石竹科簇生卷耳Cerastium caespitosum Gilib.,以全草入藥。生境分布東北、華北、西北和長江流域各省。性味苦,微寒。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主治感冒,乳癰初起,疔疽腫痛。用法用量0.5~1兩,外用適量,鮮全草搗......
  • 拼音注音Cū Yè Juǎn Bǎi別名肺筋草、石上柏、鳳尾草、鴨頭草、銀肺筋草英文名Roughleaved Spikemoss出處始載于《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蕨類植物門》?!吨袊幱脛游镏尽罚簯?yīng)用同于海龍。來源藥材基源:為卷柏科植物粗葉卷柏的......
  • 《中藥大辭典》:粗葉懸鉤子拼音注音Cū Yè Xuán Gōu Zi別名大葉蛇泡竻、大破布刺、老虎泡、虎掌竻,九月泡(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八月泡、牛尾泡、大竻壇(《廣西中草藥》)。出處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來源為薔薇科植物粗葉......
  • 拼音注音Cū Yè Mù別名白果雞屎樹英文名Root of Chinese Lasianthus出處始載于《海南植物志》。來源藥材基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茜草科植物粗葉木的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asianthus chinensis Ben......
  • 拼音注音Cū Yè Mù Yè來源藥材基源:為茜草科植物粗葉木的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原形態(tài)灌木,高1-3m。小枝圓柱形,幼嫩部分被短絨毛。葉對生;葉柄長6-10mm;托葉小,三角形,頂端芒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