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桑鳸

    拼音注音Sānɡ Hù別名

    桑扈(《詩經(jīng)》),青雀、竊脂(陸璣《詩疏》),蠟嘴雀、蠟嘴(《綱目》)。

    出處

    汪穎《食物本草》

    來源

    為雀科動物黑頭蠟嘴雀

    生境分布

    分布我國東北部,遷徙時經(jīng)河北、河南、江蘇、四川等地至南部越冬。

    原形態(tài)

    體長20余厘米。嘴厚而強(qiáng),呈短而粗的圓錐形;色黃,先端黑。虹膜褐色。額和頭頂呈亮黑色,此色延圍眼部、頰部,直達(dá)喉部。上體余部均呈灰褐色。翼羽黑色,具金屬光輝,外側(cè)初級飛羽均具白斑。尾呈光澤黑色。下體淡褐灰色,腹以下轉(zhuǎn)白色。腳黃白色。雌鳥的頭和尾均灰褐,無黑色;一般羽色較蒼淡。

    群棲于山區(qū)混交林中或平原雜林中。食物為野生植物的種子及漿果和鱗芽等。

    性味

    《綱目》:"甘,溫,無毒。"

    功能主治

    治虛損羸瘦。

    ①汪穎《食物本草》:"主肌肉虛羸,益皮膚。"

    ②《東醫(yī)寶鑒》:"炙食,能補(bǔ)氣。"

    ③《隨息居飲食譜》:"補(bǔ)胃。"

    摘錄《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ái Sū別名野蘇麻、白蘇子、玉蘇子、蘇梗來源為唇形科紫蘇屬植物白蘇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以葉、嫩枝、主莖(蘇梗)和果實(白蘇子或玉蘇子)入藥。夏季采葉或嫩枝,7~8月間果實成熟時割取全草或......
  • 《中藥大辭典》:白蘇葉拼音注音Bái Sū Yè別名荏葉(《別錄》)。出處《本草圖經(jīng)》來源唇形科植物白蘇的葉片,夏、秋采葉,置通風(fēng)處陰干?;蜻B嫩莖采取,切成小段,曬干。化學(xué)成分葉含揮發(fā)油,主為紫蘇酮。歸經(jīng)《本草匯言》:“入手、足太陰經(jīng)?!靶?.....
  • 《中藥大辭典》:白蘇子拼音注音Bái Sū Zǐ別名荏子(《別錄》),玉蘇子(《中藥志》)。出處《飲片新參》來源為唇形科植物白蘇的果實。生境分布野生于路旁,亦有栽培者。自河北至長江流域及南方各地均有分布。產(chǎn)江蘇、河北、山東、湖北、四川、貴州......
  • 拼音注音Bái Sū Zǐ Yóu來源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白蘇子果實壓榨出的脂肪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erilla frutescens(L.)Britt.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全國多有栽培,少有逸為野生。資源分布:分布于河北至長江流域以......
  • 《中藥大辭典》:白蘇梗拼音注音Bái Sū Gěnɡ出處《中藥形性經(jīng)驗鑒別法》來源為唇形科植物白蘇的莖。秋季果實成熟時,割取老莖,除去果實及枝葉,曬干。生境分布產(chǎn)江蘇、安徽、四川、云南等地。性狀干燥的莖,葉片大多脫落,常帶有果穗。莖圓角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