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甜瓜花

    《中藥大辭典》:甜瓜花拼音注音Tián Guā Huā出處

    《本草圖經(jīng)》

    來源

    為葫蘆科植物甜瓜,6~7月,開花時(shí)采取。

    原形態(tài)

    植物形態(tài)詳"甜瓜"條。

    功能主治

    ①《別錄》:"主心痛咳逆。"

    ②《滇南本草》:"敷瘡散毒。"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3錢。外用:搗敷。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甜瓜花拼音注音Tián Guā Huā英文名Muskmelon flower出處

    出自《本草圖經(jīng)》

    來源

    藥材基源:為葫蘆科植物甜瓜的花。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Cucumis melo L.

    采收和儲藏:夏季開花時(shí)采收,曬干或鮮用。

    原形態(tài)

    一年匍匐或攀援草本。莖、枝黃褐色或白色的糙毛和突起。卷須單一,被微柔毛。葉互生;葉柄長8-12cm,具槽溝及短剛?cè)崦蝗~片厚紙質(zhì),近圓形或腎形,長緣不分裂或3-7淺裂,裂片先端圓鈍,有鋸齒?;▎涡裕菩弁?;雄花數(shù)朵,簇生于葉腋;花梗纖細(xì),長0.5-2cm,被柔毛;花萼筒狹鐘形,密被白色長柔毛,裂片近鉆形,花冠黃色,長約2cm,裂片卵狀長圓形,急尖;雄蕊3,花絲極短,藥室折曲,藥隔頂端引長;雌花單生,花梗被柔毛;子房長橢圓形,密被長柔毛和硬毛,花柱長1-2mm,柱頭靠合。果實(shí)形狀、顏色變異較大,一般為球形或長橢圓形,果皮平滑,有縱漢或斑紋,果肉白色、黃色或綠色。種子污白色或黃折色,卵形或長圓形?;?、果期夏季。

    性味

    味甘;苦;性寒

    功能主治

    心痛,咳逆上氣,瘡毒。主心經(jīng)郁熱;胸痛;咳嗽;皮膚瘡癰;腫毒;癢疹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9g。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

    1.《別錄》:主心痛咳逆。

    2.《滇南本草》:敷瘡散毒。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全國中草藥匯編》:臭梧桐拼音注音Chòu Wú Tónɡ別名八角梧桐、山梧桐、臭桐柴、楸茶葉、后庭花來源馬鞭草科赪桐屬植物海州常山Clerodendron trichotomum Thunb.,以根、莖、葉入藥。春秋采根及莖,開花前采葉,......
  • 《中藥大辭典》:臭梧桐子拼音注音Chòu Wú Tónɡ Zǐ出處《嶺南采藥錄》來源為馬鞭草科植物臭梧桐的果實(shí)或帶宿萼的果實(shí)。功能主治《上海常用中草藥》:“祛風(fēng)濕,平喘?!坝梅ㄓ昧績?nèi)臟:煎湯,3~5錢。外用:敷貼。復(fù)方①治氣喘及風(fēng)濕痛:臭梧......
  • 拼音注音Chòu Wú Tónɡ Gēn別名芙蓉根(《綱目拾遺》)出處《綱目拾遺》來源為馬鞭草科植物臭梧桐的根,秋后采收,除去泥雜及莖葉?;瘜W(xué)成分含賴桐二醇烯酮、賴桐酮、赪桐甾醇。性味①《浙江民間草藥》: “味苦,性寒?!阿凇端拇ㄖ兴幹尽罚?.....
  • 《中藥大辭典》:臭梧桐花拼音注音Chòu Wú Tónɡ Huā別名龍船花(《泉州本草》)出處《綱目拾遺》來源為馬鞭草科植物臭梧桐的花。功能主治治頭風(fēng),痢疾,疝氣。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3錢;研末或浸酒。復(fù)方①治風(fēng)氣頭風(fēng):臭梧桐花陰干,燒......
  • 《全國中草藥匯編》:臭樟別名樟木果、朋麻醒[傣]、樟腦樹來源樟科樟屬植物臭樟Cinnamomum glanduliferum (Wall.) Nees,以果實(shí)、木材、樹皮入藥。木材、樹皮四季可采,果實(shí)在成熟后采集,曬干。性味辛,溫。功能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