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貒骨

    《中藥大辭典》:貒骨拼音注音Tuàn Gǔ別名

    土豬骨(《四川中藥志》)。

    出處

    《食療本草》

    來源

    為鼬科動(dòng)物豬獾四肢骨

    生境分布

    產(chǎn)于四川。

    原形態(tài)

    動(dòng)物形態(tài)詳"貒肉"條。

    性狀

    四肢骨短小,前后掌均帶有皮毛,爪長,彎曲,銳利,淡黃色,毛棕黑色,粗而長。前肢骨由兩節(jié)組成,長各約11厘米,粗1.2厘米。后肢上節(jié)長約12厘米,粗約1.3厘米,下節(jié)幫骨細(xì)小,主骨粗約1.2厘米,微彎曲。骨質(zhì)不甚沉重,外表黃白色,斷面骨膘不太厚實(shí)。

    性味

    《四川中藥志》:"性溫,味辛酸,無毒。"

    功能主治

    ①《食療本草》:"主上氣咳嗽,炙末酒和三合服之,日二。"

    ②《四川中藥志》:"治風(fēng)濕筋骨疼痛及皮膚濕熱發(fā)癢。"

    用法用量

    內(nèi)服:浸酒或炙黃研末。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貒骨拼音注音Tuàn Gǔ別名

    土豬骨

    英文名Sand badger bone出處

    出自《食療本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鼬科動(dòng)物豬獾的骨骼。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Arctonyx collaris F. Cuvier

    采收和儲(chǔ)藏:冬季捕捉,宰殺后,剖開,剔取骨骼,晾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棲于巖洞或挖洞而居,從平原延伸至海拔3000m的高山均可尋到其足跡。雜食,晝伏夜出。叫聲似豬叫。

    資源分布:分布一遼寧、河北、山西、陜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原形態(tài)

    豬獾,體長60-70cm,重約10kg。鼻吻較長,吻端與豬鼻酷似,鼻墊與上唇間裸露,眼小,耳短圓可見。四肢短粗有力;腳底趾間具毛,但常墊裸露,趾墊5個(gè)。后腳掌裸露部位不達(dá)腳跟處。爪長而彎曲,前腳爪強(qiáng)大銳利。尾較長,基部粗壯向末端漸變細(xì)。通體黑褐色,體背兩側(cè)及臀部雜有灰白色。吻淺褐色。頰部到耳后有一黑褐色條紋。從前額到額頂中央有一條短寬的白色條紋。兩頰在眼下各具一條污白色條紋。下額及喉部白色。針毛粗長挺拔,背部毛尖棕黑。尾毛白色。體毛變化,因地區(qū),年齡等有差異。

    性狀

    性狀鑒別,貒骨多為四肢骨,短小,前后掌均帶有皮毛,爪長而彎貢,銳利,表面淡黃色;毛棕黑色,粗而長。前肢骨由兩節(jié)組成,長各約11cm,直徑1.2cm。后肢股骨長約12cm,直徑約1.3cm,脛骨直徑約1.2cm,微彎曲,腓骨細(xì)小。骨表面黃白色,質(zhì)堅(jiān)硬,不甚沉重,斷面骨髓腔疏松占1/2以上。

    歸經(jīng)

    肺;腎經(jīng)

    性味

    味辛;性溫

    功能主治

    祛風(fēng)濕;止咳。主風(fēng)濕筋骨疼痛;皮膚瘙癢;咳嗽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20-50g;或浸酒;或炙黃研末。

    各家論述

    1.《食療本草》:主上氣咳嗽,炙末酒和三合服之,日二。

    2.《四川中藥志》:治風(fēng)濕筋骨疼痛及皮膚濕熱發(fā)癢。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半截葉拼音注音Bàn Jié Yè別名鍋鏟葉、金邊蓮(《云南中草藥選》),半節(jié)葉、半節(jié)觀音(《云南思茅中草藥選》),牙喃壩(傣名)。出處《云南中草藥》來源為西番蓮科植物鐮葉西番蓮的全草。全年可采。曬干。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路邊......
  • 拼音注音Bàn Bǎ Sǎn別名搜山虎、虎爪搜山虎、箐雞尾、野蕨菜來源蕨類水龍骨科扇蕨屬植物扇蕨Neocheiropteris palmatopedata (Baker)Christ,以根狀莖入藥。四季可采,去毛,曬干。性味甘、微苦、澀,涼......
  • 《全國中草藥匯編》:半拉子別名見風(fēng)干來源榛科鵝耳櫪屬植物千金榆Carpinus cordata Blume.,以果穗入藥。秋季采,曬干。性味甘、淡,平。功能主治健胃消食。用于胸腹脹滿,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用法用量3~5錢。備注(1)華鵝耳櫪......
  • 拼音注音Bàn Zhī Lián別名松葉牡丹(《植物學(xué)大辭典》),金絲杜鵑(《中國植物圖鑒》),佛甲草、打砍不死、萬年草(《南寧市藥物志》)。出處《江西民間草藥》來源為馬齒莧科植物大花馬齒莧的全草。6~9月采取。生境分布各地均有栽培。原形態(tài)......
  • 《全國中草藥匯編》:半春蓮拼音注音Bàn Chūn Lián別名半層蓮、野苞蘆來源蘭科蜻蜓蘭屬植物小花蜻蜓蘭Tulotis ussuriensis (Reg. et Macck) Hara,以根入藥。春夏采收,洗凈鮮用。性味辛、苦,涼。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