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五角楓根

    《中藥大辭典》:五角楓根拼音注音Wǔ Jiǎo Fēnɡ Gēn出處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來(lái)源

    為槭樹科植物中華槭根皮。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雜木林中。分布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落葉喬木,高3~10米。樹皮灰色,小枝平滑無(wú)毛。葉5裂,長(zhǎng)10~14厘米,寬12~15厘米,基部心臟形,有時(shí)截形,裂片卵形,先端漸尖,邊緣有稀疏緊貼的鋸齒,近革質(zhì),上面綠色,光澤,下面粉白色,于脈腋內(nèi)有細(xì)毛;葉柄長(zhǎng)3~4厘米,通常帶紅色。圓錐花序,長(zhǎng)5~10厘米;花雜性,萼片5,綠色;花瓣5,白色;雄蕊5~8;花盤肥厚,微有疏柔毛;子房有白色疏柔毛。翅果淡黃色,長(zhǎng)約3厘米,兩翅展開成鈍角?;ㄆ?月。果期9月。

    功能主治

    治關(guān)節(jié)疼痛,骨折。

    復(fù)方

    ①治關(guān)節(jié)疼痛劇烈:鮮五角楓根二至三兩,鉆地楓一至二兩,八角楓、紫青藤根、鬼箭羽、紅牛膝各二兩。水煎沖酒,早、晚飯前服。(《浙扛天日山藥植志》)

    ②治骨折:五角楓根皮,配合五加皮、八角楓同搗爛敷患部。(《浙江天日山藥植志》)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五角楓根拼音注音Wǔ Jiǎo Fēnɡ Gēn別名

    中華槭、華槭。

    英文名Bark of Chinese Maple出處

    出自《浙江天目山藥植志》。同屬植物天目槭AcersinopurpurascensCheng、建始槭A.HenryiPax、雞爪槭A.PalmatumThunb.的根,在浙江民間都作治療關(guān)節(jié)疼痛之用。

    來(lái)源

    藥材基源:為槭樹科植物中華槭及止槭的根或根皮。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1.Acer sinense Pax2.Acer sinopur purasecen Cheng

    采收和儲(chǔ)藏:夏、秋季采根,洗凈鮮用。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1.生于海拔1200-2000m的混交林中。

    2.生于海拔700-1000m的混交林中。

    資源分布:1.分布于浙江南部及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地。

    2.分布于浙江、江西等地。

    原形態(tài)

    1.中華槭 落葉喬木,高3-5m。樹皮平滑,淡黃褐色或深黃褐色;小枝細(xì)瘦,無(wú)毛,平滑;冬芽小,鱗片6,邊緣有長(zhǎng)柔毛及纖毛。葉對(duì)生;葉柄粗壯,無(wú)毛,長(zhǎng)3-5cm;葉片近革質(zhì),長(zhǎng)與寬幾相等,通常長(zhǎng)寬各10-15cm,5裂,稀3裂,基部心形;裂片約由葉長(zhǎng)的1/2處分裂,長(zhǎng)圓狀卵形或卵形,先端短尖,邊緣有緊貼的圓齒狀細(xì)鋸齒;上面深綠色,無(wú)毛,下面淡綠色,有白粉,干時(shí)不明顯;主脈5條,與脈在下面均隆起,脈腋有黃色簇毛。圓錐花序頂生,下垂,長(zhǎng)5-9cm;花雜性,雄花與兩性花同株;萼片5,綠色,邊緣具纖毛;花瓣5,白色;雄藍(lán)5-8,長(zhǎng)于萼片,在兩性花中很短;花盤肥厚,在雄蕊外側(cè),有長(zhǎng)柔毛;子房被白色柔毛,花柱無(wú)毛,長(zhǎng)3-4mm,2裂,柱頭平展或反卷。翅果淡黃色,長(zhǎng)3-3.5cm,張開成鈍角或近于水平;小堅(jiān)果橢圓形,兩面凸起,脈紋顯著?;ㄆ?月,果期9月。

    2.天目槭 本種與中華槭的區(qū)別為:葉長(zhǎng)5-7cm,寬6-8cm,3-5裂,裂片長(zhǎng)圓卵形或三角狀卵形,邊緣全緣或稀疏的鈍鋸齒;果序較短,翅果有短柔毛,長(zhǎng)3.5-3.7cm,張開近于直角。

    歸經(jīng)

    腎;肝經(jīng)

    性味

    辛;苦;平

    功能主治

    祛風(fēng)除濕。主扭傷;骨折;風(fēng)濕痹痛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0-15g,鮮者6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ǎi Jiǎo Fēnɡ Yè出處《浙江天目山藥植志》來(lái)源為樟科植物紅葉甘橿的葉。生境分布生于高山山谷或山坡雜木林中。分布浙江、江西、安徽、湖北、四川、貴州、河南、陜西,甘肅等地。原形態(tài)紅葉甘橿,又名:桂子樹。落葉喬木,高達(dá)10米。......
  • 《中藥大辭典》:矮腳羅傘拼音注音ǎi Jiǎo Luó Sǎn別名雪下紅、珊瑚珠(《花鏡》),短腳三郎(《植物名實(shí)圖考》),小羅傘(《陸川本草》),矮茶風(fēng)、毛莖紫金牛(《四川中藥志》),九節(jié)龍、地茶、猴接骨(《福建中草藥》)。出處《陸川本草......
  • 《中藥大辭典》:矮腳苦蒿拼音注音ǎi Jiǎo Kǔ Hāo別名魚膽草、苦艾、勁直假蓬(《云南中草藥選》),金龍膽草(《四川中草藥通訊》)。出處《昆明民間常用草藥》來(lái)源為菊科植物苦蒿的全草。秋季采收。生境分布生于荒地、路旁。分布云南、四川。......
  • 《中藥大辭典》:矮腳龍膽拼音注音ǎi Jiǎo Lónɡ Dǎn出處《昆明民間常用草藥》來(lái)源為龍膽科植物小龍膽草的全草。秋、冬采收,洗凈曬干。生境分布生于較高山地的草叢中。分布云南、廣東等地。原形態(tài)小龍膽草:矮小草本,高約4厘米。莖單生或數(shù)......
  • 別名圓葉豆瓣草、坐鎮(zhèn)草來(lái)源蕁麻科矮莖冷水花Pilea peploides (Gaud.) Hook. et Arn.,以全草入藥。生境分布遼寧、浙江、福建、臺(tái)灣、江西、湖南、廣東、廣西、貴州。性味辛,微寒。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祛瘀止痛。主治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