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喜馬拉雅紫茉莉

    《全國中草藥匯編》:喜馬拉雅紫茉莉拼音注音Xǐ Mǎ Lā Yǎ Zǐ Mò Lì來源

    紫茉莉科喜馬拉雅紫茉莉Mirabilis himalaica (Edgew.), Heim.,以入藥。

    生境分布

    西藏。

    性味

    辛、甘,溫。

    功能主治

    補(bǔ)益脾腎,利水。主治腎炎水腫,淋病等癥。

    用法用量

    1~3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喜馬拉雅紫茉莉拼音注音Xǐ Mǎ Lā Yǎ Zǐ Mò Lì別名

    八朱(藏名)。

    出處

    《哂藏常用中草藥》

    來源

    為紫茉莉科植物喜馬拉雅紫茉莉。8~9月挖根,洗凈,切片,曬干。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田野。分布西藏等地。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全株被短毛。根較粗。莖直立,具明顯的節(jié),基部分枝。葉對生,卵形至心形,邊緣具微鋸齒,有柄?;?至數(shù)朵聚生枝頂,花梗上密被褐色腺毛;萼狀總苞5裂;花萼紫紅色。果革質(zhì),有棱。

    性味

    性溫,味甘微辛。

    功能主治

    補(bǔ)益脾腎,利水。治腎炎水腫,淋病。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3錢。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喜馬拉雅紫茉莉拼音注音Xǐ Mǎ Lā Yǎ Zǐ Mò Lì別名

    八朱

    出處

    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紫茉莉科植物喜馬拉雅紫茉莉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irabilis himalaica(Edgew.Heimerl.[Oxybaphus himalaicus Edgew.]

    采收和儲藏:秋、冬季采挖,洗凈,除去須根,趁鮮剝?nèi)ネ馄せ虿蝗ネ馄?,橫切和縱切成塊,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700-3300m的山坡路旁或草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陜西、甘肅、云南、四川、西藏。

    原形態(tài)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30-90cm。根粗壯。莖直立,有分枝,全林密被腺毛。葉對生;有柄,長1-2cm;葉片線形或卵狀心形,長3-7cm,寬1.8-4.5cm,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楔形或心形,上面密生微毛,邊緣波狀或有不明顯的齒。圓錐花序,總苞鐘狀,先端5齒裂,內(nèi)有1朵花,花被筒狀,薔薇紅色或紫色,喇叭狀,筒部較短,在于房之上收縮,緣部開展,5裂;雄蕊4,與花被近等長,不伸出;子房上位,1心皮,1室,花柱線形,與花被等長或稍長,住頭膨大,數(shù)裂。瘦果,橢圓形成卵形,較粗糙,黑色,長約5mm。種子有胚乳?;ㄆ?-8月,果期8-10月。

    性狀

    性狀鑒別 根圓柱形,常橫切或縱切成大小不規(guī)則決片。橫切者類圓柱狀或圓片狀,直徑達(dá)4cm,栓皮表面棕褐色,有縱溝紋、橫長皮孔樣突起及支根痕。質(zhì)堅(jiān)實(shí),不易折斷。橫切面灰白色,有凹凸不平的同心環(huán)紋,縱剖面有縱條紋。粉性。氣微,味辛,嚼之有刺喉感。(圖2)顯微鑒別 根橫切面:木栓層外側(cè)數(shù)列細(xì)胞壁木栓化,內(nèi)側(cè)細(xì)胞壁木栓化不明顯。皮層散有粘液細(xì)胞,直徑20-150μm,含草酸鈣針晶束。維管束斷續(xù)環(huán)狀排成數(shù)輪,維管束外韌型。木質(zhì)部導(dǎo)管呈放射狀排列。本品薄壁細(xì)胞含淀粉粒,有的含草酸鈣針晶束。(圖3)粉末特征:灰白色。①淀粉粒眾多,單粒圓形或橢圓形,臍點(diǎn)點(diǎn)狀或飛鳥狀;復(fù)粒由2-8分粒組成。②草酸鈣針晶多見,長12-130μm。③導(dǎo)管主為梯紋或網(wǎng)紋,直徑25-35μm。

    藥理作用

    1.抗生育作用 本植物種子的乙醇提取物600mg/kg灌胃,預(yù)先給藥5d后與雄鼠合籠,再繼續(xù)給藥14d,對雌性小鼠有明顯抗生育作用,其妊娠抑制率為53.85%(P<0.05)[1]。

    2.毒性 種子乙醇提取物小鼠1次灌胃的最大耐受量大于16.67g/kg。在抗生育試驗(yàn)中發(fā)現(xiàn),本品對部分動物可致肉眼可見的腫瘤生長,在高劑量組(600mg/kg),13只中2只長有腫瘤,一只肝臟上長有6個直徑1~2cm的白色脂肪狀包塊,另一只長于皮下肌層內(nèi);在低劑量組(300mg/kg),12只中3只于皮下肌層間長有白色脂肪狀瘤[1]。

    歸經(jīng)

    脾;腎經(jīng)

    性味

    甘;微辛;性微溫

    功能主治

    溫陽利水。主陽虛水腫;陽痿;淋證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9g。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āo Yè Wǔ Jiā來源藥材基源:為五加科植物糙葉五加的根皮。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canthopanax henryi (Oliv.)Harms采收和儲藏:秋季挖根,洗凈,除去須根,趁鮮用木槌敲擊,使木心和皮部分離,抽去木心......
  • 《全國中草藥匯編》:糙葉千里光別名毛葉紅桿草來源菊科糙葉千里光Senecio asperifolius Franch.,以根入藥。生境分布四川、云南。性味苦、辛,平。功能主治健胃消炎。主治喉炎,扁桃體炎,胃痛,腹脹。外治濕疹,皮疹。用法用量......
  • 拼音注音Cāo Yè Shù別名牛筋樹出處《浙江天目山藥植志》來源為榆科植物糙葉樹的根皮及樹皮。生境分布生于路旁、河邊。分布華東、華中、華南、西南和山西。原形態(tài)落葉喬木,高可達(dá)20米。樹皮黃褐色,有灰斑與皺紋,老時縱裂,幼枝被平伏硬毛,后脫......
  • 拼音注音Cāo Yè Shù Pí來源藥材基源:為榆科植物糙葉樹的根皮、樹皮。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phananthe aspera(Thunb.)Planch.[Prunus aspera Thunb.]采收和儲藏:春、秋季剝?nèi)?,曬干。?.....
  • 拼音注音Cāo Yè Shuǐ Zhù Má出處始載于《中國樹木分類學(xué)》。來源藥材基源:為蕁麻科植物糙葉水苧麻的莖葉或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oehmeria platyphylla D. Don var.scabrella(Rox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