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蘚生馬先蒿

    《全國中草藥匯編》:蘚生馬先蒿拼音注音Xiǎn Shēnɡ Mǎ Xiān Hāo別名

    土人參

    來源

    玄參科蘚生馬先蒿Pedicularis muscicola Maxim.,以入藥。

    生境分布

    陜西、甘肅、青海、山西、湖北。

    性味

    甘、苦,溫。

    功能主治

    生津安神,強(qiáng)心。主治氣血虛弱,虛癆多汗,虛脫衰竭。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蘚生馬先蒿拼音注音Xiǎn Shēnɡ Mǎ Xiān Hāo別名

    土人參

    出處

    《廣西中草藥》

    來源

    為玄參科植物蘚生馬先蒿。秋季采挖,陰干。

    生境分布

    生于山地林下苔蘚層中或陰濕處。分布山西、陜西、甘肅、青海及湖北等地。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根粗壯,有分叉。莖叢生,直立或傾臥,長達(dá)25厘米。葉互生;具柄;葉片橢圓形至披針形,長達(dá)5厘米,羽狀全裂,裂片常互生,每邊4~9枚,卵形至披針形,有銳重鋸齒,齒有凸尖?;▎紊谌~腋,玫瑰色:花管長4~7.5厘米,外面有毛,盔前方卷曲成3形的長喙;花絲2對均無毛;花柱稍伸出于喙端。蒴果扁卵形,長1厘米,包于宿存花萼內(nèi)。花期5~7月。果期8月。

    性味

    味甘微苦,性溫。

    注意

    反藜蘆。

    功能主治

    大補(bǔ)元?dú)猓虬采?,?qiáng)心。治氣血虛損,虛勞多汗,虛脫衰竭,血壓降低。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2~3錢。

    備注

    此外,尚有穗花馬先蒿輪葉馬先蒿的根,在陜西亦同等入藥。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蘚生馬先蒿拼音注音Xiǎn Shēnɡ Mǎ Xiān Hāo別名

    土人參

    英文名Root of Muscicolous Woodbetony出處

    出自《陜西中草藥志》

    來源

    藥材基源:為玄參科植物蘚生馬先蒿的根。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Pedicularis muscicola Maxim.

    采收和儲(chǔ)藏:秋季采挖,陰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750-2650m的雜林、冷杉林的苔蘚層中,也見于其他陰濕處。

    資源分布:分布于山西、陜西、甘肅、青海、湖北等地。

    原形態(tài)

    蘚生馬先蒿 多年生草本。多毛。根莖粗,有分枝,端有宿存鱗片。莖叢生,在中間者直立,外圍者彎曲上升或傾斜,長達(dá)25cm。葉互生;葉柄長1.5cm,有疏長毛;葉片橢圓形至披針形,長達(dá)5cm,羽狀全裂,裂片?;ド谶?-9枚,有小柄,有銳重鋸齒,上面有疏柔毛,背面幾光滑?;ㄒ干?;梗長約1.5cm,密被白長毛;萼圓筒形,前方不裂,齒5,上部卵形而有鋸齒;花冠玫瑰色,筒長4-7.5cm,外面有毛,灰直立部分很短,幾在基部即向左方扭折使基頂部向下,前方漸細(xì)卷曲成S形的長喙,喙回盔據(jù)折而反向上方卷曲,長達(dá)1cm或更多,下唇極大,長、寬無均可達(dá)2cm,中裂較側(cè)裂小,長圓形,鈍頭;花絲2對均無毛;花柱稍伸出喙端。蒴果偏卵形,長約1cm,包于宿存萼內(nèi)?;ㄆ?-7月,果期8月。

    性狀

    此外,尚有穗花馬先蒿Pedicularis oederi Vahl var.Sinensis(Maxim.)Hurus.和輪葉馬先蒿P. Verticillata L.的根,在陜西亦同等入藥。

    歸經(jīng)

    脾;心經(jīng)

    性味

    味甘;微苦;性溫

    注意

    反藜蘆。

    功能主治

    補(bǔ)氣固表,安神。主氣血不足;體虛多汗;心悸乏力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6-9g。

    各家論述

    《陜西中草藥》:大補(bǔ)元?dú)?、生津安神、?qiáng)心、治氣血虛損、虛勞多汗、虛脫衰竭,血壓下降。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ì Yè Sǒnɡ Mù別名鳥不企、雞云木、鷹不扒、雷公木英文名bark of Spinyleaf Aralia出處始載于《福建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bào)》。來源藥材基源:為五加科植物長刺楤木的根。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Aralia spinif......
  • 拼音注音Cì Yè Sū Tiě來源藥材基源:為蘇鐵科植物華南蘇鐵的根或種子。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Cycas rumphii Miq.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我國華南各地廣為栽培,長江流域有盆栽。資源分布:原產(chǎn)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北部、越南、緬甸......
  • 拼音注音Cì Tiān Qié別名苦顛茄、苦天茄(《云南中草藥》)。出處《昆明民間常用草藥》來源為茄科植物刺茄子的果實(shí)。秋季采收,曬干。生境分布生于山間林下或荒坡。分布云南等地。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約1米。莖直立,具分枝,全體密被黃硬毛和針......
  • 拼音注音Cì Tiān Qié Yè出處《云南中草藥》來源為茄科植物刺茄子的葉。夏、秋采集,曬干或鮮用。性味微苦,涼。功能主治消炎止痛,解毒止痙。治小兒驚厥。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2錢。摘錄《中藥大辭典》......
  • 別名龍須草、繡球草來源莎草科刺子莞Rhynchospora rubra (Lour.) Makino,以全草入藥。生境分布華東、西南、華南。性味甘、咸,平。功能主治清熱利濕。主治淋濁。用法用量5錢,配伍其它藥,水煎服。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