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秧雞

    《中藥大辭典》:秧雞拼音注音Yānɡ Jī別名

    水雞,秋雞(《動(dòng)物學(xué)大辭典》)。

    出處

    汪穎《食物本草》

    來源

    為秧雞科動(dòng)物秧雞。

    生境分布

    繁殖于我國東北和河北一帶,遷福建、廣東一帶越冬。

    原形態(tài)

    體長(zhǎng)約30厘米。頭小:嘴比頭長(zhǎng),基部赤色,先端淡黑。頸長(zhǎng);上體羽毛暗灰褐色,帶黑色斑紋,頭部斑紋尤為顯著。兩翼表面大半灰褐,下體褐色,兩腋具白斑;肛周和尾下覆羽黑白相間,羽端白色。腳帶赤褐色,前趾頗長(zhǎng),約與嘴等長(zhǎng),趾無蹼。

    棲息沼澤或近水草叢中。步行快速,不善高飛。食蚯蚓,昆蟲、植物嫩芽等。

    性味

    《綱目》:"甘,溫,無毒。"

    功能主治

    汪穎《食物本草》:"治蟻瘺。"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煮食。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秧雞拼音注音Yānɡ Jī別名

    水雞、秋雞

    英文名Rail出處

    出自汪穎《食物本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秧雞科動(dòng)物秧雞的肉。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Rallus apuaticus(Linnaeus)

    采收和儲(chǔ)藏:四季均可捕捉,捕后,除去羽毛及內(nèi)臟,取肉用。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棲息于沼澤或近水草叢中,單個(gè)或成對(duì)活動(dòng),步行快速,不善高飛。性畏人。以水生昆蟲、蚯蚓、植物嫩芽為食。

    資源分布:繁殖于我國東北和河北一帶,遷福建、廣東一帶越冬。

    原形態(tài)

    秧雞,體長(zhǎng)約30cm。頭??;頸長(zhǎng)。上體羽毛暗灰褐色,帶黑色斑紋,頭部斑紋尤為顯著。兩翼表面大半灰褐。下體褐色,兩腋具白斑;肛周和尾下覆羽黑白相同,羽端白色。脛?dòng)鸷诙邪咨珯M斑。嘴黑褐,下嘴基部較淡。腳棕褐色。

    化學(xué)成分

    肉含蛋白質(zhì)(protein),肽類(peptides),氨基酸(amino acid),脂類(lipid)。

    歸經(jīng)

    大腸經(jīng)

    性味

    味甘;性溫

    功能主治

    解毒殺蟲;補(bǔ)中益氣。主蟻瘺;脾胃虛弱;食欲不振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煮食,50-100g。

    各家論述

    汪穎《食物本草》:治蟻瘺。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百步還陽丹拼音注音Bǎi Bù Hái Yánɡ Dān別名鳥巢蘭來源蘭科兜被蘭屬植物二葉兜被蘭Neottianthe cucullata (L.) Schlecht.,以全草入藥。夏秋采收,鮮用或曬干。性味甘,平。功能......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百靈草拼音注音Bǎi Línɡ Cǎo別名小白藥、小對(duì)節(jié)生、小掰角、長(zhǎng)柄牛奶藤來源蘿藦科牛奶菜屬植物百靈草Marsdenia longipes W. T. Wang,以根或全株入藥。四季可采,鮮用或曬干。毒性本品有毒,不......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百眼藤拼音注音Bǎi Yǎn Ténɡ別名爬山虎、咸魚頭、五眼子、泥藤草、大甘草、小葉羊角藤來源為茜草科巴戟屬植物百眼藤M(fèi)orinda parvifolia Bartl.,以全株入藥。四季可采,鮮用或曬干。性味甘,涼。功......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百脈根拼音注音Bǎi Mài Gēn別名黃花草、牛角花、黃瓜草、小花生藤、地羊鵲、斑鳩窩來源豆科百脈根屬植物百脈根Lotus corniculatus L.,以全草入藥。春夏采集,切碎曬干。性味辛,平。功能主治清熱解毒,......
  • 《中藥大辭典》:百舌鳥拼音注音Bǎi Shé Niǎo別名反舌、反舌鳥(《易通卦驗(yàn)》),交啄(《春秋保干圖》),牛屎八哥(《綱目》),牛屎了(《本草求原》),烏鶇(《脊椎動(dòng)物分類學(xué)》),烏鴶(《中國的鳥類》),牛屎八(《四川中藥志》)。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