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本草圖經(jīng)》
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葉,夏、秋采取。
植物形態(tài)詳"薏苡仁"條。
葉含生物堿。
①《本草圖經(jīng)》:"為飲香,益中空膈。"
②《瑣碎錄》:"暑月煎飲,暖胃,益氣血。"
出自《本草圖經(jīng)》。
藥材基源:禾本科植物薏苡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oix lacryma-jobi L.var.ma-yuen(Roman) stapf,[C.ma-yuen Romanet;C.lacryma-jobi L.var.frumentacea Makino].
采收和儲藏:夏、秋采收,鮮用或曬干。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屋旁、荒野、河邊、溪澗或陰濕山谷中。
資源分布: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均有分布。一般為栽培品
薏苡 一年或多年生草本,高1-1.5m。須根較粗,直徑可達3mm。稈直立,約具10節(jié)。葉片線狀披針形,長可達30cm,寬1.5-3cm,邊緣粗糙,中脈粗厚,于背面凸起;葉鞘光滑,上部者短于節(jié)間;葉舌質(zhì)硬,長約1mm??偁罨ㄐ蛞干墒?;雌小穗位于花序之下部,處面包以骨質(zhì)念珠狀的總苞,總苞約與小穗等長;能育小穗第1穎下部膜質(zhì),上部厚紙質(zhì),先端鈍,第2穎舟形,被包于第1穎中;第2外稃短于第1外稃,內(nèi)稃與外稃相似面較小;雄蕊3,退化,雌蕊具長花柱;不育小穗,退化成筒狀的穎,雄小穗常2-3枚生于第1節(jié),無柄小穗第1穎扁平,兩側(cè)內(nèi)折成脊而具不等寬之翼,第2穎舟形,內(nèi)稃與外稃皆為薄膜質(zhì);雄蕊3;有柄小穗與無柄小穗相似,但較不或有更退化者。穎果外包堅硬的總苞,卵形或卵狀球形,?;ㄆ?-9月,果期9-10月。
溫中散寒;補益氣血。主胃寒疼痛;氣血虛弱
內(nèi)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煎湯洗。
1.《本草圖經(jīng)》:為飲香,益中空膈。
2.《瑣碎錄》:暑月煎飲,暖胃,益氣血。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本草圖經(jīng)》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葉,夏、秋采取。
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薏苡仁"條。
化學成分葉含生物堿。
功能主治①《本草圖經(jīng)》:"為飲香,益中空膈。"
②《瑣碎錄》:"暑月煎飲,暖胃,益氣血。"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薏苡葉拼音注音Yì Yǐ Yè英文名leaf of Jobstears出處出自《本草圖經(jīng)》。
來源藥材基源:禾本科植物薏苡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oix lacryma-jobi L.var.ma-yuen(Roman) stapf,[C.ma-yuen Romanet;C.lacryma-jobi L.var.frumentacea Makino].
采收和儲藏:夏、秋采收,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屋旁、荒野、河邊、溪澗或陰濕山谷中。
資源分布: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均有分布。一般為栽培品
原形態(tài)薏苡 一年或多年生草本,高1-1.5m。須根較粗,直徑可達3mm。稈直立,約具10節(jié)。葉片線狀披針形,長可達30cm,寬1.5-3cm,邊緣粗糙,中脈粗厚,于背面凸起;葉鞘光滑,上部者短于節(jié)間;葉舌質(zhì)硬,長約1mm??偁罨ㄐ蛞干墒?;雌小穗位于花序之下部,處面包以骨質(zhì)念珠狀的總苞,總苞約與小穗等長;能育小穗第1穎下部膜質(zhì),上部厚紙質(zhì),先端鈍,第2穎舟形,被包于第1穎中;第2外稃短于第1外稃,內(nèi)稃與外稃相似面較小;雄蕊3,退化,雌蕊具長花柱;不育小穗,退化成筒狀的穎,雄小穗常2-3枚生于第1節(jié),無柄小穗第1穎扁平,兩側(cè)內(nèi)折成脊而具不等寬之翼,第2穎舟形,內(nèi)稃與外稃皆為薄膜質(zhì);雄蕊3;有柄小穗與無柄小穗相似,但較不或有更退化者。穎果外包堅硬的總苞,卵形或卵狀球形,?;ㄆ?-9月,果期9-10月。
功能主治溫中散寒;補益氣血。主胃寒疼痛;氣血虛弱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煎湯洗。
各家論述1.《本草圖經(jīng)》:為飲香,益中空膈。
2.《瑣碎錄》:暑月煎飲,暖胃,益氣血。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