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人身即是一團氣,本自元氣。元氣得自先天,寄寓命門,陰陽未分,為人身陰陽之根基,有元陽、真陽、真陰、命門之火等稱謂,后天為之充養(yǎng)而不能加。元陽耗盡,生命即止;元陽不守,生命即危。
元氣緣父母之精血而肇基,感天地陰陽之氣而演為臟腑經絡、氣血皮肉,感天一寒水之氣而為腎,感地二火熱之氣而為心。水火立極,陰陽鼓蕩,中氣出焉,所謂三也。中氣啟水而為肝,水生木也;火煉中氣而為肺,土生金也。金木成而形體備矣。
所謂腎氣者,元氣之始生也,故為后天之根,而內寄元氣。然元氣者,非腎氣也,元氣為本,腎氣為用。腎氣有陰陽,由腎陽看去,元氣即是真陽;由腎陰看去,元氣則為真陰。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人身之氣水為基,故后天之根根于水,而先天之根根于氣。故后天之本在藏(cang),先天之本在化,后天之氣的原動力在于先天之氣,先天之氣不可再生,故壽命有極時。腎氣不能秉先天之氣而用,則命即息。
此為腎氣通于先天之一端,腎氣之充養(yǎng)緣自脾土,腎氣之使用推于肝木,腎氣之收藏有賴肺金,腎氣之動作在乎心火。此五端皆有陰陽,腎陽溫脾而腎陰受滋,腎陽使肝而腎陰有用,腎陽鼓肺而腎陰得藏,腎陰濟心而腎陽不息,腎陰腎陽合于先天則為一。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人身即是一團氣,本自元氣。元氣得自先天,寄寓命門,陰陽未分,為人身陰陽之根基,有元陽、真陽、真陰、命門之火等稱謂,后天為之充養(yǎng)而不能加。元陽耗盡,生命即止;元陽不守,生命即危。
元氣緣父母之精血而肇基,感天地陰陽之氣而演為臟腑經絡、氣血皮肉,感天一寒水之氣而為腎,感地二火熱之氣而為心。水火立極,陰陽鼓蕩,中氣出焉,所謂三也。中氣啟水而為肝,水生木也;火煉中氣而為肺,土生金也。金木成而形體備矣。
所謂腎氣者,元氣之始生也,故為后天之根,而內寄元氣。然元氣者,非腎氣也,元氣為本,腎氣為用。腎氣有陰陽,由腎陽看去,元氣即是真陽;由腎陰看去,元氣則為真陰。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人身之氣水為基,故后天之根根于水,而先天之根根于氣。故后天之本在藏(cang),先天之本在化,后天之氣的原動力在于先天之氣,先天之氣不可再生,故壽命有極時。腎氣不能秉先天之氣而用,則命即息。
此為腎氣通于先天之一端,腎氣之充養(yǎng)緣自脾土,腎氣之使用推于肝木,腎氣之收藏有賴肺金,腎氣之動作在乎心火。此五端皆有陰陽,腎陽溫脾而腎陰受滋,腎陽使肝而腎陰有用,腎陽鼓肺而腎陰得藏,腎陰濟心而腎陽不息,腎陰腎陽合于先天則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