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蠮螉

    《中藥大辭典》:蠮螉拼音注音Yē Wēnɡ別名

    細(xì)腰蜂(《莊子》),蒲盧(《毛詩(shī)傳》),土蜂(《廣雅》),缸瓦蜂(《本草求原》)。

    出處

    《本經(jīng)》

    來源

    為蜾臝科昆蟲蜾臝全蟲。

    原形態(tài)

    蜾臝(《詩(shī)經(jīng)》)

    體青黑色,長(zhǎng)約1.5厘米,展翅寬約3厘米。頭部略呈球狀。復(fù)眼1對(duì),略呈腎臟形。觸角1對(duì),呈棍棒狀。前胸背兩旁延長(zhǎng)達(dá)于翅之基部,翅2對(duì),膜質(zhì)。足3對(duì),跗節(jié)5。腹呈紡錘形,第1、2節(jié)稍小,成細(xì)腰狀,各有2赤黃色斑紋。

    營(yíng)巢于樹枝或墻壁上,用泥土造成,呈壺狀或球狀。產(chǎn)卵前,先捕蜘蛛、螟蛉等用毒剌使他麻痹后納入巢中,以備幼蟲孵化后作食餌之用,然后產(chǎn)卵巢中,將巢口封閉。

    性味

    ①《本經(jīng)》:"辛,平。"

    ②《日華子本草》:"有毒。"

    功能主治

    治咳嗽,嘔逆,癰腫,蜂螫。

    ①《本經(jīng)》:"主久聾,咳逆,毒氣,出刺,出汗。"

    ②《別錄》:"療鼻窒。"

    ③《日華子本草》:"治嘔逆。生研罯竹木刺。"

    ④《本草衍義》:"研細(xì)、醋調(diào),涂蜂蠆。"

    ⑤《品匯精要》:"主癰腫。"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炒,研末。外用:研末調(diào)敷。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蠮螉拼音注音Yē Wēnɡ別名

    蜾蠃、蒲盧、土蜂、細(xì)腰蜂、缸瓦蜂

    英文名wasp出處

    出自《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1.《別錄》:YI螉,生熊耳川谷及牂牁或人屋間。

    2. 陶弘景:YI螉,類甚多,雖名土蜂,不就土中為窟,謂摙土作房爾。今一種黑色,腰甚細(xì),銜泥于人室及器物邊作房如并竹管者是也。其生子如粟米大,置中,乃捕取草上青蜘蛛十余枚,滿中,仍塞口,以擬其子大為糧也。

    3.《唐本草》:土蜂,土中為窠,大如烏蜂,不傷人,非YI螉。YI螉不入土中為窠。

    來源

    藥材基源:為蜾贏科動(dòng)物蜾贏的全蟲。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Eumenes pomifomis Fabr.

    采收和儲(chǔ)藏:夏、秋季捕捉,捕得后以熱水燙死,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jiǎn)螚?,平時(shí)自由生活,僅在雌蜂產(chǎn)卵時(shí)才衍泥造巢,一般一室一卵,以卵端絲粘于室辟上,并捕捉其他昆蟲的幼蟲或蜘蛛經(jīng)螫刺麻醉后帶回巢內(nèi),供幼蟲食用。

    資源分布:我國(guó)大部分地區(qū)均有分布。

    原形態(tài)

    蜾贏,體青黑色。長(zhǎng)約15mm,展翅寬約30mm。頭部略呈球狀。復(fù)眼1對(duì),略呈腎形。觸角1對(duì),呈棍棒狀。前胸背兩旁延長(zhǎng)達(dá)于翅之基部,翅2對(duì),膜質(zhì),前翅較后翅寬大。腹部紡錘形,第1、第2節(jié)稍小,成細(xì)腰狀,各有2赤黃色斑紋。足3對(duì),跗節(jié)5。

    歸經(jīng)

    心;肺經(jīng)

    性味

    味辛;性平

    功能主治

    止咳降逆。主咳嗽;嘔逆;鼻塞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研末,0.5-1g。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

    1.《本經(jīng)》:主久聾,咳逆,毒氣,出刺,出汗。

    2.《別錄》:療鼻窒。

    3.《日華子本草》:治嘔逆。生研罯竹木刺。

    4.《本草衍義》:研細(xì)、醋調(diào),涂蜂蠆。

    5.《品匯精要》:主癰腫。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別名駁骨丹、獨(dú)葉埔姜、白魚號(hào)、白花洋泡來源馬錢科醉魚草屬植物狹葉醉魚草Buddleja asiatica Lour.的全株。全年可采,鮮用或曬干。性味辛、苦,溫。有小毒。功能主治祛風(fēng)利濕,行氣活血。用于婦女產(chǎn)后頭風(fēng)痛、胃寒作痛,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
  • 拼音注音Bái Bèi Qīnɡ Jiá Yè英文名Helwingia japonica (Thunb.)Dietr var.hypoleuca Hemsl.ex Rehd.來源藥材基源:為山茱萸科植物白粉青莢葉的葉。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H......
  • 拼音注音Bái Jiāo Xiānɡ別名楓香脂(《唐本草》),楓脂(《通典》),白膠(《儒門事親》),蕓香(《本草原始》),膠香(《國(guó)藥的藥理學(xué)》)。出處《唐本草》來源為金縷梅科植物楓香的樹脂。選擇生長(zhǎng)20年以上的粗壯大樹,于7~8月間鑿開......
  • 拼音注音Bái Zhī Má別名白油麻(《近效方》),白胡麻(《綱目》)。出處《本草衍義》來源為胡麻科植物脂麻的白色種子。化學(xué)成分種子含水分5.42%、油量52.75%、蛋白質(zhì)22.69%、粗纖維7.57%、糖類6.30%、灰分5.25%。......
  • 別名紫威靈來源菊科白腳威靈Vernonia squarrosa (D. Don) Less. var. orientalis Kitam.[V. teres auct. non DC.],以根入藥。生境分布云南、貴州。性味苦、辛,微寒。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