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野苦梨根

    拼音注音Yě Kǔ Lí Gēn出處

    《貴州民間藥物》

    來源

    為薔薇科植物厚葉栒子。秋后采。

    生境分布

    生于山野陰處。分布云南、貴州等地。

    原形態(tài)

    半常綠灌木。小枝幼時(shí)有黃灰色平貼軟絨毛。單葉互生,革質(zhì),橢圓形、狹橢圓形,長2.5~4.5厘米,寬1~1.5厘米,先端短漸尖,有小突頭,基部楔形,全緣,下面密生黃白色軟茸毛,葉柄長約4毫米。復(fù)傘房花序頂生于側(cè)枝,花小,花梗密生平貼絨毛;萼5裂,密被平貼絨毛;花瓣5,廣倒卵形,紅紫色;雄蕊多數(shù);子房下位,柱頭2。梨果紅褐色。

    性味

    苦,涼,無毒。

    功能主治

    消腫,解毒。

    復(fù)方

    治紅腫惡毒:鮮野苦梨根皮,搗爛包患處,未潰者全包,已潰者留頭。

    摘錄《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巴豆樹根拼音注音Bā Dòu Shù Gēn別名大葉雙眼龍根、擋蛇劍、獨(dú)行千里(《嶺南草藥志》)。出處《綱目》來源大戟科植物巴豆的根莖,植物形態(tài)詳“巴豆“條。全年可采。洗凈,切片,曬干。性味廣州部隊(duì)《常用中草藥手冊(cè)》:“辛,......
  • 《中藥大辭典》:巴豆油拼音注音Bā Dòu Yóu出處《綱目》來源為大戟科植物巴豆種仁中的脂肪油。植物形態(tài)詳“巴豆“條。性狀為黃色或黃褐色液體,有粘稠性,透明,微具螢光。有辛灼的香氣。性味辛,熱,有毒。功能主治①《綱目》:“治中風(fēng)痰厥,氣厥......
  • 拼音注音Bā Dòu Shuānɡ英文名SEMEN CROTONIS PULVERATUM來源本品為巴豆的炮制加工品。性狀本品為粒度均勻、疏松的淡黃色粉末,顯油性。貯藏置陰涼干燥處。炮制取凈巴豆仁,照制霜法(附錄Ⅱ D)制霜,或取仁碾細(xì)后,......
  • 《中藥大辭典》:布朗耳蕨拼音注音Bù Lǎnɡ ěr Jué別名睬甲哈烏(藏名)出處《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cè)》來源為鱗毛蕨種植物布朗耳蕨的全草。8~9月采挖,切段,曬干。生境分布生于高寒林下陰濕地及巖石縫中。分布陜西、四川、云南等地。原形態(tài)多年......
  • 拼音注音Bù Zhā Yè別名蓑衣子、破布葉、麻布葉、爛布渣、布包木、破布樹、薢寶葉來源為椴樹科破布葉屬植物破布樹Microcos paniculata.的葉。夏秋采葉,曬干。性味淡、微酸,平。功能主治清暑,消食,化痰。用于感冒,中暑,食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