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鮧魚鰾

    拼音注音Yí Yú Biào別名

    鯰魚鰾

    來源

    藥材基源:為鲇科動物鲇魚的魚鰾。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ilurus asotus (Linnaeus)[Parasilurus asotus (Linnaeus)]

    采收和儲藏:常年均可捕撈,捕后,剖腹取出魚鰾,洗凈,虹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棲息于江河、湖泊和水庫,為中下層肉食性魚類,主要食一些小型魚類。

    資源分布:我國除西部高原地區(qū)外其他各地均有分布。

    原形態(tài)

    鲇魚,體長,頭部平扁,尾部側(cè)扁??趯掗煛?诹严蛏蟽A斜,下頜突出明顯。上下頜及犁骨上有許多絨狀細齒。須2對。眼小,蓋有透明薄膜。位置接近頭側(cè),無鱗,皮膚富粘液腺,側(cè)線上有粘液孔1行。背鰭5,很小。臀鰭77-83,與毛鰭相連。幼小時背側(cè)部一般為黃綠色,隨著個體成長體色逐步加深變成黑褐色,額部為灰白色,各鰭灰黑色。

    性味

    味甘;咸;性平

    功能主治

    止血;斂瘡。主嘔血;陰瘡;瘺瘡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炙,研末,每次6g。外用:適量,煅炭研末敷。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ān ( Cǎo Lǘ )別名庵(艸閭)草、庵 (艸閭)篙、淹 (艸閭)、覆(艸閭)、臭篙、庵蒿英文名all-grass of keiske Wormwood出處出自《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來源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庵(艸閭)的全草。拉丁植物動......
  • 拼音注音ān ( Cǎo Lǘ ) Zǐ英文名fruit of keiske Wormwood出處出自《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來源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庵(艸閭)的果實。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temisia keiskeana Miq.采收和儲藏:冬......
  • 拼音注音ān Mó Lè別名余甘子(《臨海異物志》),余甘(《唐本草》),庵摩落迦果(《綱目》),望果(《中國樹木分類學(xué)》),油甘子(《廣州植物志》),牛甘子(《南寧市藥物春》),橄攬子(《四川中藥志》),喉甘子、魚木果(《廣西藥植名錄》)......
  • 拼音注音ān Lǘ別名庵蘆(《本草經(jīng)集注》),庵閭草(《千金翼方》),庵閭蒿(《廣利方》),淹茼(《履巉巖本草》),覆閭(《綱目》),臭蒿(《藥材資料匯編》)。出處《本經(jīng)》來源為菊科植物庵閭的全草。8~9月割取全草曬干。生境分布生于林下、山......
  • 拼音注音ān Lǘ Zǐ出處《本經(jīng)》來源為菊科植物庵閭的果實。植物形態(tài)詳“庵閭“條。冬季采收。歸經(jīng)《綱目》:“入足厥陰經(jīng)。“性味苦辛,溫。①《本經(jīng)》:“味苦,微寒?!阿凇秴瞧毡静荨罚骸翱?,小溫,無毒?!阿劾町斨端庝洝罚骸皽?。“④《本草經(jīng)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