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鴨卵

    《中藥大辭典》:鴨卵拼音注音Yā Luǎn別名

    鴨子(孟詵),鴨蛋(《醫(yī)鈔類編》)。

    出處

    《本草經(jīng)集注》

    來源

    為鴨科動(dòng)物家鴨。

    原形態(tài)

    動(dòng)物形態(tài)詳"白鴨肉"條。

    化學(xué)成分

    每100克含水分70克,蛋白質(zhì)13克,脂肪14.7克,碳水化物1克,維生素A1380國(guó)際單位,硫胺素0.15毫克,核黃素0.37毫克,尼克酸0.1毫克,灰分1.8克,鈣71毫克,磷210毫克,鐵3.2毫克,鎂7毫克,鉀60毫克,鈉82毫克,氯6毫克。

    性味

    甘,涼。

    ①孟詵:"微寒。"

    ②《納目》:"甘咸,微寒,無毒。"

    注意

    脾陽不足,寒濕下痢,以及食后氣滯痞悶者不宜食。

    ①《食性本草》:"生瘡毒者食之,令惡肉突出。"

    ②《日用本草》:"發(fā)瘡疥。"

    功能主治

    滋陰,清肺。治膈熱,咳嗽,喉痛,齒痛,泄痢。

    ①《日華子本草》:"治心腹胸膈熱。"

    ②《本草備要》:"能滋陰。"

    ③《醫(yī)林纂要》:"補(bǔ)心清肺,止熱嗽,治喉痛齒痛;百沸湯沖食,清肺火,解陽明結(jié)熱。"

    ④《本草求原》:"止泄痢。"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煮食或開水沖服。

    復(fù)方

    治婦人胎前產(chǎn)后赤白?。荷ㄈ∽匀恢┻m量,鴨子一個(gè)(打碎,入姜汁內(nèi)攪勻)。共煎至八分,入蒲黃三錢,煎五、七沸,空心溫服。(《醫(yī)鈔類編》鴨蛋湯)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鴨卵拼音注音Yā Luǎn別名

    鴨子、鶩實(shí)、鶩元、鴨蛋

    英文名Duck's egg出處

    出自《本草經(jīng)集注》

    來源

    藥材基源:為鴨科動(dòng)物家鴨的卵。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Anas domestica Linnaeus.

    采收和儲(chǔ)藏:取鴨蛋鮮用,或加工成咸蛋、變蛋(皮蛋)。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鴨喜合群,膽怯。無飛翔力,善游泳。主食谷類、蔬菜、魚蟲等。

    資源分布:我國(guó)大部分地區(qū)飼養(yǎng),定型的3個(gè)類型為北京鴨、金定鴨(卵用麻鴨)、高腳鴨(卵肉兼用型)。

    原形態(tài)

    家鴨,家禽。嘴長(zhǎng)而扁平,頸長(zhǎng),體扁。翅小,覆翼羽大。用面如舟底。尾短,公鴨尾有卷羽4枚。羽毛甚密,色有全白、栗殼、黑褐等不同。公鴨頸部多黑色而有金綠色光澤,且叫聲嘶啞。腳矮,前3趾有蹼,后1趾略小。

    性狀

    性狀鑒別,鴨蛋呈卵圓形,長(zhǎng)徑5-9cm,表面類白色或淡青綠色,外殼堅(jiān)硬,光滑,皮破后內(nèi)有白色厚膜,較堅(jiān)韌。蛋清呈膠體,無色半透明,遇熱固化變性成白色固體,蛋清內(nèi)有2條系膜與蛋黃相連。蛋黃黃色或橘紅色,膠體外有核膜包圍,遇熱易固化呈固體,手搓易呈粉狀。氣微腥,味淡。

    化學(xué)成分

    每100g含水分70g,蛋白質(zhì)(protein)13g,脂肪(fat)14.7g,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1g,維生素(vitamin)A1380u,硫胺素(thiamine)0.15mg,核黃素(riboflavin)0.37mg,煙酸(nicotinic acid)0.1mg,灰分(ash)1.8g,鈣71mg,磷210 mg,鐵3.2mg,鎂7mg,鉀60mg,鈉82mg,氯6mg。

    歸經(jīng)

    肺;大腸經(jīng)

    性味

    味甘;性涼

    注意

    不宜多食;脾陽不足,寒濕瀉痢,以及食后氣滯痞悶者禁食。

    功能主治

    滋陰;清肺;平肝;止瀉。主胸膈結(jié)熱;肝火頭痛眩暈;喉痛;齒痛;咳嗽;瀉痢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煮食或開水沖服,1-2個(gè)。宜鹽腌煮食。

    復(fù)方

    治婦人胎前產(chǎn)后赤白?。荷?取自然汁)適量,鴨子一個(gè)(打碎,入姜汁內(nèi)攪勻)。 共煎至八分,入蒲黃三錢,煎五、七沸,空心溫服。(《醫(yī)鈔類編》鴨蛋湯)

    各家論述

    1.《日華子本草》:治心腹胸膈熱。

    2.《本草備要》:能滋陰。

    3.《醫(yī)林纂要》:補(bǔ)心清肺,止熱嗽,治喉痛齒痛;百沸湯沖食,清肺火,解陽明結(jié)熱 。

    4.《本草求原》:止泄痢。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樗葉拼音注音Chū Yè別名樗木葉(《唐本草》)出處《綱目》來源為苦木科植物臭椿的葉。性味①《唐本草》:“味苦,有毒?!阿凇毒V目》:“苦,溫,有小毒?!肮δ苤髦巍短票静荨罚骸爸飨疮徑?,風(fēng)疽。水煮葉汁用之?!罢洝吨兴幋筠o典》......
  • 拼音注音Chū Yè Huā Jiāo別名食茱萸、木滿天星、海桐皮[浙江誤稱]來源蕓香科花椒屬植物樗葉花椒Zanthoxylum ailanthoides Sieb. et Zucc.,以根、樹皮、果實(shí)和葉入藥。根春秋采挖;樹皮5月采收曬干......
  • 拼音注音Chū Yè Huā Jiāo Pí出處《浙江天目山藥植志》來源為蕓香科植物樗葉花椒的樹皮。立夏前后,剝?nèi)淦?,曬干。生境分布產(chǎn)浙江、福建等地。性狀干燥樹皮呈板狀或卷曲,厚1.5~2毫米。外表青灰色或淡灰褐色,多皺縮淺槽紋,布有不規(guī)......
  • 《中藥大辭典》:樗白皮拼音注音Chū Bái Pí?jiǎng)e名樗皮(《日華子本草》),臭椿皮(《滇南本草》),苦椿皮(《陜西中藥志》)。出處《藥性論》來源為苦木科植物臭椿的根部或干部的內(nèi)皮。春季采收,挖取樹根,刮去外面粗皮,以木棒輕輕捶之,使皮部與......
  • 拼音注音Chū Jī別名紅娘子、灰花蛾來源藥材基源:為蠟蟬科動(dòng)物樗雞的成蟲。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Lycorma delicatula White采收和儲(chǔ)藏:7-8月捕捉,捕后蒸死或烤死,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多九棲于樗、榆、刺槐、女貞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