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斬龍劍

    拼音注音Zhǎn Lónɡ Jiàn別名

    草本威靈仙(李承祜《藥用植物學(xué)》),狼尾巴花、九節(jié)草、山鞭草、草玉梅(《遼寧經(jīng)濟(jì)植物志》)。

    出處

    《沈陽藥學(xué)院學(xué)報》3:85,1961

    來源

    為玄參科植物輪葉婆婆納全草。夏、秋采收,去泥土,切碎曬干。

    生境分布

    生于林間、陰濕草地、山溝等地。分布東北、華北、西北等地。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0.8~1.5米。根狀莖橫走。莖直立,圓形。葉3~9片輪生;葉片廣披針形或長橢圓形,長10~15厘米,寬2~3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鋸齒。穗形總狀花序,狗尾狀;花小,筒狀,淡紫色或紫藍(lán)色;雄蕊2。蒴果卵狀圓錐形,兩面有溝。

    化學(xué)成分

    含甘露醇、木犀草素7-β-新橙皮糖甙、木犀草素7-β-D-吡喃葡萄糖甙。

    性味

    《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味微苦,性寒。"

    功能主治

    治感冒,風(fēng)濕性腰腿肌肉痛,膀胱炎,蟲咬傷。

    ①《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

    ②《北方常用中草藥手冊》:"祛風(fēng)除濕,解毒止痛。治風(fēng)濕性腰腿痛,肌肉痛,感冒,膀胱炎,肺結(jié)核,創(chuàng)傷出血,毒蛇咬傷,毒蟲蟹傷。"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5錢(鮮者1~2兩)。外用:搗敷。

    復(fù)方

    治蛇、蝎、蜂咬螫傷:鮮斬龍劍嫩枝葉二至四兩,搗敷患處;另以鮮斬龍劍莖、根二至三兩,水煎服。(《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

    摘錄《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ì Yú別名樞(《詩經(jīng)》),荎(《爾雅,),柘榆、梗榆(《廣雅》),釘枝榆(《中國樹木分類學(xué)》),刺梅(《浙江天目山藥植志》)。出處《本草拾遺》來源為榆科植物刺榆的根皮、樹皮或嫩葉。生境分布生于山麓、路旁、村落附近。分布吉林、遼寧......
  • 拼音注音Cì Yú Yè來源藥材基源:為榆科植物刺榆的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emiptelea davidii (Hance)Planch.[Planera davidii Hance;Zelkova davidii Bean]采收和儲......
  • 拼音注音Cì Yú Pí出處1.刺榆皮入藥,始載于《本草拾遺》,云“江東有刺榆,天大榆,皮入用不滑,刺榆秋實(shí)?!?.《蜀本草》按《爾雅疏》云:“榆之類有十種,葉皆相似,皮及木理異耳,而刺榆有針刺如柘,其葉如榆,瀹為疏,美滑于白榆?!笨梢姡?.....
  • 拼音注音Cì Huái別名洋槐、刺兒槐來源豆科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以花入藥。生境分布東北、西北、華北、華東。化學(xué)成分葉含有刺槐甙(acaciin,C28H32O13·4H2O)、刺槐素(acacetin,C1......
  • 《中藥大辭典》:刺槐花拼音注音Cì Huái Huā出處《貴州民間方藥集》來源為豆科植物刺槐的花。6~7月采。生境分布分布于我國南北各地。原形態(tài)刺槐,又名:洋槐、胡藤。落葉喬木或灌木,高至25米左右。樹皮褐色,有深裂槽;枝上具刺針。葉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