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朱砂草

    《中藥大辭典》:朱砂草拼音注音Zhū Shā Cǎo別名

    反背紅(《貴陽民間藥草》),葉下紅、紅青菜(《貴州民間藥物》)。

    出處

    《貴陽民間藥草》

    來源

    為唇形科植物血盆草全草。全年可采。

    生境分布

    生于巖山陰濕處。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達50厘米。莖四方形,上部略有分枝,被細柔毛。單葉對生或成單數(shù)羽狀復葉;有3小葉,葉片長卵圓形,先端漸尖或鈍,基部略成心形,邊緣圓齒形,上面暗紫色,下面紫紅色,葉脈明顯,下面脈上被絨毛;葉柄長,上被細柔毛?;ㄐ虺瘦啝羁偁罨ㄐ颍枯喼?~8朵;苞片披針形;花萼鐘形,暗紫色,唇形,上唇三角形,下唇較上唇為長,2裂;花冠紫紅色,唇形;雄蕊2,伸于冠外,花絲短,藥隔長,呈絲狀;雌蕊1。

    性味

    苦辛,寒。

    ①《貴陽民間藥草》:"苦辛,寒,無毒。"

    ②《貴州民間藥物》:"微苦,平。"

    功能主治

    涼血,止血。治吐血,咳血,鼻衄,血痢,血崩,刀傷出血。

    ①《貴陽民間藥草》:"涼血,止血,活血。"

    ②《貴州草藥》:"清熱止血,利濕。"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外用:搗敷或研末撒。

    復方

    ①治吐血:反背紅三錢,栗寄生、藕節(jié)、朱砂蓮各三錢。煎水服。

    ②治吐血及紅崩:反背紅五錢,朱砂蓮三錢,拳參五錢。煎水服。

    ③治鼻血:反背紅、包谷須各三錢。煎水服。

    ④治血?。悍幢臣t三錢,棗兒紅三錢,紅糖一兩。加水兩碗,煎湯一碗,飯前服用。

    ⑤治刀傷,止血:反背紅葉搗爛,包敷患處。(①方以下出《貴陽民間藥草》)

    ⑥治咳血:鮮朱砂草一兩。煎水服。(《貴州民間藥物》)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朱砂草拼音注音Zhū Shā Cǎo別名

    紫金蓮

    來源

    藥材基源:為茜草科植物廣州蛇根草的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0phiorrhiza cantoniensis Hance

    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挖,洗凈,除去須根,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溪邊或林下。

    資源分布:分布于華南和西南。

    原形態(tài)

    廣州蛇根草 直立、多分枝草本,高40-80cm。枝四棱柱形,無毛。葉對生,膜質;葉柄長1.5-4cm;托葉早落;葉片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8-15cm,寬3-5cm,先端鈍漸尖,基部楔尖,干后上面墨綠色,下面淡黃色,側脈每邊10-12條,柔弱而明顯,聚傘花序成圓錐花序式排列,頂生,被銹色粉末狀柔毛;苞片及小苞片條形,被銹色粉末狀柔毛,宿存;花5數(shù),大部偏生于分枝的1側;花具短梗;花萼被粉狀柔毛,萼筒近球形,裂片三角形;花冠白色,長1.5cm,上部稍膨大而有膜質的翅,裂片長圓形,稍鈍,直立;雄蕊內藏。蒴果菱形,寬為長的3倍,約9mm,略被短毛?;ㄆ谇锛尽?/p>性味

    苦;寒

    功能主治

    清熱止咳;鎮(zhèn)靜安神;消腫止痛。主勞傷咳嗽;霍亂吐瀉;神經衰弱;月經不調;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ā Lì Ténɡ別名念珠藤(《廣州植物志》),瓜子藤、瓜子英、山紅木、過山香、春根藤、過骨邊(《福建民間草藥》),瓜子金(《浙江中藥資源名錄》),七里香(《福建中草藥》)。出處《福建民間草藥》來源為夾竹桃科植物鏈珠藤的全草及根。生......
  • 拼音注音ā ěr Tài Duō Lánɡ Jú別名太白菊、太白小紫菀來源菊科阿爾太多榔菊Doronicum altaicum Pallas [Cremanthodium calotum Diels],以全草入藥。生境分布陜西、甘肅、內蒙古......
  • 拼音注音ā ěr Tài Niǔ Huò Xiānɡ來源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阿爾泰扭藿香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ophanthus krylovii Lipsky采收和儲藏:6-8月采收,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000-2......
  • 拼音注音ā ěr Tài Ruì Xiānɡ別名尖瓣瑞香(《中國高等植物圖鑒》)。英文名root of Altai Daphne出處始載于《新疆中草藥》。來源藥材基源:為瑞香科阿爾泰瑞香的根及全株。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aphne alta......
  • 《中藥大辭典》:阿爾泰紫菀拼音注音ā ěr Tài Zǐ Wǎn出處《內蒙古中草藥》來源為菊科植物阿爾泰狗娃花的花或全草。 夏、秋開花時采收,陰干。生境分布生山坡、路旁。分布新疆、內蒙古等地。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全體被短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