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始載于《海南植物志》。
藥材基源:為秋海棠科植物竹節(jié)秋海棠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egonia maculata Raddi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切段曬干或鮮用。
生態(tài)環(huán)境:我國公園和花圃中都有栽培,或作為盆栽花卉。
資源分布:原產(chǎn)巴西。
竹節(jié)秋海棠,直立或披散的亞灌木,高0.7-1.5m。平滑而禿,分枝,莖具明顯呈竹節(jié)狀的節(jié)。單呈互生;葉柄長2-2.5cm,圓柱形,紫紅色;葉片厚,斜長圓形或長圓狀卵形,長10-20cm,寬4-5cm,先端尖,基部心形,邊緣淺波狀,上面深綠色,并有多數(shù)圓形的小白點,背部深紅色。花淡玫瑰色或白色,聚傘花序腋生而懸垂;總花梗短;苞片2枚,對生,披針形,早落,雄花直徑約2.5cm,花被片2,大于2枚花瓣;雌花的花被片與花瓣均5,直立,相等,子房下位,2-4室,大而有翅。蒴果?;ㄆ谙那镩g,果期秋季。
肝經(jīng)
味苦;性平
散瘀;利水;解毒。主跌打損傷;半身不遂;小便不利;水腫;咽喉腫痛;瘡疥;毒蛇咬傷
內(nèi)服:煎湯,15-30g;搗汁或浸酒。
1.《新華本草綱要》:全草:有散瘀消腫的功能。用于跌打損傷。
2.《海南植物志》:莖直立,具有明顯呈竹節(jié)狀的節(jié);葉肉質(zhì),上面有多數(shù)圓形小白斑,下面深紅色,葉柄紫紅色;花淡紅或白色,頗美麗。為常見的觀賞花卉之一。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始載于《海南植物志》。
來源藥材基源:為秋海棠科植物竹節(jié)秋海棠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egonia maculata Raddi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切段曬干或鮮用。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我國公園和花圃中都有栽培,或作為盆栽花卉。
資源分布:原產(chǎn)巴西。
原形態(tài)竹節(jié)秋海棠,直立或披散的亞灌木,高0.7-1.5m。平滑而禿,分枝,莖具明顯呈竹節(jié)狀的節(jié)。單呈互生;葉柄長2-2.5cm,圓柱形,紫紅色;葉片厚,斜長圓形或長圓狀卵形,長10-20cm,寬4-5cm,先端尖,基部心形,邊緣淺波狀,上面深綠色,并有多數(shù)圓形的小白點,背部深紅色。花淡玫瑰色或白色,聚傘花序腋生而懸垂;總花梗短;苞片2枚,對生,披針形,早落,雄花直徑約2.5cm,花被片2,大于2枚花瓣;雌花的花被片與花瓣均5,直立,相等,子房下位,2-4室,大而有翅。蒴果?;ㄆ谙那镩g,果期秋季。
歸經(jīng)肝經(jīng)
性味味苦;性平
功能主治散瘀;利水;解毒。主跌打損傷;半身不遂;小便不利;水腫;咽喉腫痛;瘡疥;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搗汁或浸酒。
各家論述1.《新華本草綱要》:全草:有散瘀消腫的功能。用于跌打損傷。
2.《海南植物志》:莖直立,具有明顯呈竹節(jié)狀的節(jié);葉肉質(zhì),上面有多數(shù)圓形小白斑,下面深紅色,葉柄紫紅色;花淡紅或白色,頗美麗。為常見的觀賞花卉之一。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