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白蘞散

    《圣濟(jì)總錄》卷十八:白蘞散處方

    白蘞(炮)半兩,當(dāng)歸(切,焙)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黃芩(去黑心)1兩,干姜(炮)1兩,天雄(炮裂,去皮臍)1兩,羊躑躅半兩(蒸熟,炒干)。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風(fēng),頭項及面上白駁,漸長如癬,但白紅色。

    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至1錢匕,酒調(diào)下,日3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十八《普濟(jì)方》卷二八五:白蘞散處方

    白蘞、烏頭(炮)、黃芩各等分。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癰腫。

    用法用量

    和雞子白敷上。

    摘錄《普濟(jì)方》卷二八五《圣惠》卷六十六:白蘞散處方

    白蘞半兩,甘草半兩,玄參半兩,木香半兩,赤芍藥半兩,川大黃半兩。

    制法

    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

    瘰疬生于頸腋,結(jié)腫寒熱。

    用法用量

    以醋調(diào)為膏,貼于患上,干即易之。

    摘錄《圣惠》卷六十六《鬼遺》卷二:白蘞散處方

    白蘞2兩,半夏3兩(湯洗7遍,生姜浸1宿,熬過)。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金瘡,箭在肉中不出。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水調(diào)下,日3次。若輕淺瘡10日出,深瘡20日出,終不停在肉中。

    摘錄《鬼遺》卷二《魏氏家藏方》卷九:白蘞散處方

    白蘞半兩,白礬(枯,別研)半兩,遠(yuǎn)志半兩,雄黃半兩(別研),藜蘆1分,麝香1錢(別研),白芷1兩。

    制法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長肉生肌。主發(fā)背癰疽。

    用法用量

    以臘月豬脂調(diào)敷之。

    摘錄《魏氏家藏方》卷九《百一》卷十六:白蘞散處方

    天南星1兩,蝎1錢,大草烏半兩,白礬5文。

    制法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干濕瘡癬延生,或如錢成圈暈,久不愈者。

    用法用量

    本方名白蘞散,但方中無白蘞,疑脫。

    摘錄《百一》卷十六《雞峰》卷二十二:白蘞散處方

    白及半兩,白蘞半兩,絡(luò)石半兩(取干者)。

    制法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斂瘡。主

    用法用量

    干摻瘡上。

    摘錄《雞峰》卷二十二《雞峰》卷四:白蘞散處方

    白蘞半兩,白及半兩,黃芩半兩,當(dāng)歸半兩,芍藥半兩,吳茱萸半兩。

    制法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腎臟風(fēng)毒流注,腳膝生瘡,痛癢有時。

    用法用量

    看瘡多少,用生蜜調(diào)膏,攤紙上,先用鹽湯熱些洗了拭干,貼瘡,日換1次。

    摘錄《雞峰》卷四《圣惠》卷六十八:白蘞散處方

    白蘞2兩,黃芩2兩,莽草(艾葉)2兩,地松3兩,石灰5兩,狗頭骨5兩(燒灰)。

    制法

    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

    金瘡久不愈。

    用法用量

    用敷瘡上。

    摘錄《圣惠》卷六十八《圣惠》卷九十一:白蘞散別名

    白蘞湯

    處方

    白蘞(末)3分,白及(末)半兩,生油麻2合(生搗)。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小兒凍手,皴裂成瘡,凍瘡,偏發(fā)耳上及手足,令焮腫生瘡。

    用法用量

    白蘞湯(《普濟(jì)方》卷四○七)。

    摘錄《圣惠》卷九十一《圣惠》卷六十四:白蘞散處方

    白蘞1兩,川大黃1兩,赤石脂1兩,赤芍藥1兩,莽草1兩,黃芩1兩,黃連1兩(去須),吳茱萸1兩。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惡核焮腫不消、瘰疬結(jié)核,根源深固、腫硬疼痛,癰疽。

    用法用量

    以雞子清和如泥,涂布上,貼于腫處,干即易之。

    摘錄《圣惠》卷六十四《普濟(jì)方》卷二三九引《肘后方》:白蘞散處方

    蕪荑6分,狼牙4分,白蘞2分。

    制法

    上藥治下篩,以苦酒2合,和1宿。

    功能主治

    寸白蟲為病,令人眼光無澤,腳膝少力。

    用法用量

    次早空腹服之。

    摘錄《普濟(jì)方》卷二三九引《肘后方》《圣濟(jì)總錄》卷一四○:白蘞散處方

    白蘞2分,牡丹(去心)3分。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箭頭不出。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溫酒調(diào)下,空心、日午、夜臥各1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四○方出《圣惠》卷三十六,名見《圣濟(jì)總錄》卷一一五:白蘞散處方

    白蘞1分,黃連(去須)1分,龍骨1分,烏賊魚骨1分,赤石脂1分。

    制法

    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

    聤耳,出膿血不止。

    用法用量

    每用1錢,綿裹塞耳中。

    摘錄方出《圣惠》卷三十六,名見《圣濟(jì)總錄》卷一一五《醫(yī)學(xué)入門》卷八:白蘞散處方

    白蘞。

    功能主治

    收斂瘡口。主

    用法用量

    同槿樹皮煎湯飲之。

    摘錄《醫(yī)學(xué)入門》卷八《外臺》卷二十六引《古今錄驗》:白蘞散別名

    赤小豆散

    處方

    赤小豆4分,黃耆3分,芍藥2分,白蘞2分,黃芩3分,桂心3分,附子(炮)2分,牡蠣2分(熬)。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十年痔,如鼠乳,膿出,便作血劇。

    用法用量

    赤小豆散(《圣濟(jì)總錄》卷一四一)。

    摘錄《外臺》卷二十六引《古今錄驗》方出《千金》卷四,名見《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二:白蘞散處方

    鹿茸1兩,白蘞18銖,狗脊半兩。

    制法

    上藥治下篩。

    功能主治

    漏下色白。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空心米飲下,日3次。

    摘錄方出《千金》卷四,名見《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二《圣惠》卷二十四:白蘞散處方

    白蘞3兩,天雄3兩(炮裂,去皮臍),商陸1兩,黃芩2兩,干姜2兩(炮裂,銼),躑躅花1兩(酒拌,炒令干)。

    制法

    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

    白癜風(fēng),遍身斑點(diǎn)瘙癢。

    用法用量

    每服2錢,食前以溫酒調(diào)下。

    摘錄《圣惠》卷二十四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見《千金》卷八:白蘞散處方

    白蘞2分,附子1分。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中風(fēng)腫痹,風(fēng)痹筋急,肝痹,展轉(zhuǎn)易常處。

    用法用量

    《千金》本方用法:每服半刀圭,酒下,一日三次,不知增至一刀圭。身中熱行為候,十日便覺。

    注意

    忌豬肉、冷水。

    摘錄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見《千金》卷八
更多中藥材
  • 處方半夏6錢,黃連2錢,黃芩3錢,枳實(shí)3錢,生姜3錢。功能主治嘔甚而痞者。用法用量水8杯,煮取3杯,分3次服。虛者,復(fù)納入?yún)?、大棗。摘錄《溫病條辨》卷二......
  • 處方半夏1兩,黃連2錢,黃芩3錢,枳實(shí)2錢,杏仁3錢。功能主治陽明暑溫,脈滑數(shù),不食不饑不便,濁痰凝聚,心下痞者。用法用量水8杯,煮取3杯,分3次服。各家論述半夏、枳實(shí)開氣分之濕結(jié);黃連、黃芩開氣分之熱結(jié);杏仁開肺與大腸之氣痹。暑中熱甚,故......
  • 處方半夏曲1錢半(川制,另吃),枳實(shí)錢半(炒),白前2錢,旋覆花3錢(包),炒菔子6錢(杵,包),橘紅1錢,炙甘草5分,白茯苓3錢。功能主治泄瀉忽來忽止,或溏水粘涕,兼乎滯痛。摘錄《鎬京直指》卷二......
  • 處方細(xì)辛半兩,橘皮半兩,桂心半兩,人參半兩,旋覆花半兩,甘草半兩,桔梗半兩,芍藥半兩,半夏半兩,赤茯苓3分。制法上為粗末。功能主治胃氣虛冷,心腹中脘痰水冷氣,心下汪洋,嘈雜腸鳴,多唾,口中清水自出,脅肋急脹痛,不飲食,脈沉弦細(xì)遲。用法用量每......
  • 別名半夏湯處方半夏16分(湯洗10度),木通16分,前胡6分(去頭),旋覆花5分(去萼稱),陳皮6分(浸,去白),檳榔6分(生杵,煎湯藥成膏后斟酌入),官桂5分(去粗皮),枳殼5分(麩炒),茯苓6分,白術(shù)6分。制法上為散。功能主治胃冷有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