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薄荷湯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薄荷湯處方

    荊芥穗、鹽(炒),各三斤;雞蘇葉七斤半,瓜蔞根十一兩,縮砂仁三兩,甘草(炒)四斤。

    炮制

    上為末。

    功能主治

    消風壅,化痰涎。治頭昏目眩,鼻塞咽干,心胸煩悶,精神不爽。

    用法用量

    每服一錢,沸湯點,食后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十:薄荷湯處方

    荊芥穗 鹽(炒)各1.5千克 雞蘇葉3.75千克 瓜蔞根330克 縮砂仁90克 甘草(銼,炒)2千克

    制法

    上藥為末。

    功能主治

    消風化痰。主風熱上壅,頭昏目眩,鼻塞咽干,心胸煩悶,精神不爽。

    用法用量

    每服3克,沸湯點,食后服。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十《局方》卷十:薄荷湯處方

    縮砂仁3兩,瓜蔞根11兩,甘草(炒,銼)4斤,雞蘇葉7斤半,荊芥穗3斤,鹽(炒)3斤。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消風壅,化痰涎。主頭昏目眩,鼻塞咽干,心胸煩悶,精神不爽。

    用法用量

    每服1錢,食后沸湯點服。

    摘錄《局方》卷十《此事難知》:薄荷湯處方

    薄荷1兩,葛根半兩,炙甘草半兩,防風半兩,人參7錢半。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傷寒邪入陽明。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此事難知》《傷寒微旨論》卷上:薄荷湯處方

    薄荷1兩,葛根半兩,人參2分,甘草(炙)半兩,防風(去蘆)半兩。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中風,兩手脈浮數(shù)而緩。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1盞,煎至7分,去滓熱服。如3-5服,寸脈力尚小,加薄荷2分。

    摘錄《傷寒微旨論》卷上《痧脹玉衡》卷下:薄荷湯別名

    二號姤象方

    處方

    薄荷1錢,香薷1錢,連翹1錢,紫樸7分,金銀花7分,木通7分。

    功能主治

    瘀之因于暑者。

    用法用量

    二號姤象方(《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一)。

    摘錄《痧脹玉衡》卷下《醫(yī)方類聚》卷一九七引《御醫(yī)撮要》:薄荷湯處方

    龍腦薄荷4兩(陰干),荊芥穗2兩,甘草1兩。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順風氣,清頭目。主

    用法用量

    每服1錢,沸湯調下。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一九七引《御醫(yī)撮要》
更多中藥材
  • 《幼幼新書》卷三十九引《嬰孺》:保童丸處方牛黃1分,夜明砂1分,甘草(炙)1分,甘遂1分,牡蠣1分,珍珠1分,巴豆(凈,者5-7沸,霜)1分,虎睛1分,芍藥4分,黃芩4分,杏仁(凈)4分。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瓷器密封。功能主治小兒諸疾。1......
  • 處方陳枳殼5對(大者,去瓤;用巴豆7粒去殼,入內,十字縛定,好醋反復煮軟;去巴豆,切片,焙干,余醋留煮糊),三棱5錢,莪術5錢(煨),金箔10片,朱砂2錢(另研)。制法上為細末,以前醋面糊為丸,如綠豆大,朱砂為衣。功能主治小兒急慢驚風,痰涎......
  • 處方硫黃5錢,蕪荑仁(炒)5錢,黃連5錢,輕粉1錢,巴豆5粒(去油)。制法上為末,醋糊為丸,如粟米大。功能主治疳積疳勞,肚大虛腫。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心煎姜蘇湯溫服。注意忌食生冷。摘錄《普濟方》卷三八○引《傅氏活嬰方》......
  • 處方參葉5錢,金櫻子(去核)1兩,山楂肉2兩,麥芽1兩,建蓮4兩,五谷蟲2兩,茯苓1兩,芡實1兩,薄橘紅1兩,白術2兩,使君子5錢,肥知母1兩,雞內金1兩,砂仁5錢,青皮1兩,地骨皮1兩(炙)。制法上為細末,蓮子粉為丸,如彈子大。功能主治肥......
  • 《不居集》上集卷十九:保精湯處方芡實1兩,山藥1兩,蓮肉5錢,茯神5錢,棗仁2錢,人參1錢。功能主治夢遺精滑。用法用量《吳山散記》:水煎服。先將藥湯飲之,后加白糖五錢拌勻,連滓同服。摘錄《不居集》上集卷十九《古今醫(yī)鑒》卷八:保精湯處方當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