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柴胡(去苗)、鱉甲(醋浸1宿,炙黃)、地骨皮、人參(去蘆頭)、枸杞子、白茯苓(去皮)、白芍藥、知母、貝母(去心)、麥門冬(去心)、黃耆(蜜炙)、山梔子仁(炒)各等分。
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虛勞客熱,榮衛(wèi)不和,全不思食,寒熱相間,咳嗽痰涎,肢體倦怠,及傷寒汗后,余熱不解,潮作寒熱,日漸消瘦。
每服30丸,煎烏梅、青蒿、小麥湯送下,不拘時候。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柴胡(去苗)、鱉甲(醋浸1宿,炙黃)、地骨皮、人參(去蘆頭)、枸杞子、白茯苓(去皮)、白芍藥、知母、貝母(去心)、麥門冬(去心)、黃耆(蜜炙)、山梔子仁(炒)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客熱,榮衛(wèi)不和,全不思食,寒熱相間,咳嗽痰涎,肢體倦怠,及傷寒汗后,余熱不解,潮作寒熱,日漸消瘦。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煎烏梅、青蒿、小麥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