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大承氣湯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大承氣湯處方

    大黃、厚樸(姜制),各三錢。枳實(shí)、芒硝,各二錢。

    功能主治

    治陽明里熱,大便五六日不通,日哺潮熱譫語,煩燥發(fā)渴。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鐘,生姜三片,煎至一鐘,食前服。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傷寒論》:大承氣湯處方

    大黃12克(酒洗)厚樸15克(去皮)枳實(shí)12克(炙)芒消9克

    藥理作用

    l.增加胃腸道推進(jìn)機(jī)能及腸容積 《天津醫(yī)藥雜志》1965(10):790~791,大承氣湯經(jīng)小白鼠口服投藥后有明顯增加消化道推進(jìn)性運(yùn)動的作用,在投藥后10分鐘,作用就已明顯。但經(jīng)靜脈給藥組,炭末在胃腸道的推進(jìn)距離,未見有增強(qiáng)。經(jīng)口投予大承氣湯,并有明顯增加腸容積的作用。

    2.促進(jìn)腸套迭的還納,解除梗阻 《天津醫(yī)藥雜志》1965(10):792~793,在觀察大承氣湯對解除腸梗阻的一般作用機(jī)理的實(shí)驗(yàn)表明,給藥組10只家兔(人工腸套迭)完全還納,平均還納時間為15分30秒,還納率100%,對照組中僅3只還納。實(shí)驗(yàn)還認(rèn)為,大承氣湯對腸管的作用,以局部為主。

    功能主治

    峻下熱積。主陽明腑實(shí)證。潮熱譫語,手足潸然汗出,矢氣頻頻,大便不通,脘腹?jié)M痛拒按,舌苔焦黃起刺,成焦黑燥裂,脈沉滑或沉遲有力;熱結(jié)旁流,下利清水,臭穢難聞,臍腹疼痛,按之堅(jiān)硬有塊,熱厥,高熱神昏,揚(yáng)手?jǐn)S足,煩躁飲冷,便秘不通;痙病,牙關(guān)緊閉,手足抽搐,角弓反張,口噤蚧齒?,F(xiàn)用于急性單純性腸梗阻,粘連性腸梗阻,蛔蟲性腸梗阻,急性膽囊炎,急性闌尾炎,以及某些高熱性疾患,見有陽明腑實(shí)證者。

    用法用量

    上四味,用水1升,先煮厚樸、枳實(shí),取500毫升,去滓;納大黃,更煮取200毫升,去滓,納芒消,再上微火煎一二沸,分二次溫服。得下,余勿服。

    備注

    方中大黃泄熱通便,厚樸行氣散滿,枳實(shí)破氣消痞,芒消潤燥軟堅(jiān)。四藥配合,具有峻下熱積之功。

    摘錄《傷寒論》《石室秘錄》卷二:大承氣湯處方

    大黃3錢,芒消1錢,厚樸1錢,柴胡1錢,黃芩1錢,甘草1錢。

    功能主治

    邪氣挾食,存于大腸,火氣炎蒸,夾食作祟,痛而手不可按。

    各家論述

    此方之妙,全在用大黃、芒消二味。蓋大黃性涼而散,又走而不守;芒消性更緊于大黃;輔之黃芩,則相濟(jì)有功;尤妙在用柴胡,以舒其肝經(jīng)之邪氣;又佐以厚樸之祛蕩。若邪甚者,或再加枳實(shí),尤易成功,此墮之又一法也。

    摘錄《石室秘錄》卷二
更多中藥材
  • 處方半夏2兩,附子1分,赤茯苓1分,白術(shù)1分,人參1分,黃橘皮1分,丁香1分。制法上為細(xì)末。功能主治痰飲嘔吐。用法用量每服5錢,加生姜,水煎,空心服。心躁者,去丁香;飲甚者,加細(xì)辛,葶藶1分,枳實(shí)4個。摘錄《雞峰》卷十八......
  • 處方半夏7個(湯泡7次,每次百沸,候冷用手搓去滑),全青橘皮4個,棗子5個,烏梅5枚,草果子2枚,生姜2塊(草果大),甘草2寸(炙黃)。制法上并洗凈,爛捶碎。功能主治嵐瘴及一切瘧疾。用法用量同入砂瓶內(nèi),用水1大碗,以濕紙蓋頭及嘴,以文武火煮......
  • 處方半夏1錢5分,真藿香1錢,干姜(炒)1錢,甘草5分,白茯苓1錢,廣陳皮1錢,白術(shù)1錢(炒)。功能主治痰邪留于胸膈,胃口熱甚,皆令嘔不止,下之嘔當(dāng)去,今反嘔者,此屬胃氣虛寒,少進(jìn)飲粥,便欲吞酸者;瘟疫下后,脈靜身涼,不渴不燥,胃寒嘔逆。用......
  •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三:半夏補(bǔ)心湯處方半夏12克 宿姜10克 茯苓 桂心 枳實(shí) 橘皮各6克 白術(shù)8克 防風(fēng) 遠(yuǎn)志各4克制法上九味,嘆咀。功能主治溫胃健脾,理氣化飲。主脾胃虛弱,寒飲內(nèi)停,脘腹脹滿,悲憂不樂,夜多異夢。用法用量以水1升,煮取4......
  • 處方黃柏(炒)、黃芩(炒)、山梔子(炒)、半夏各等分。功能主治一切暑熱毒,五心煩躁,口舌咽干。用法用量每服5錢,水煎服。摘錄《校注婦人良方》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