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附子7.5克(炮裂,去皮、臍)干姜30克(炮裂,銼)
上藥搗細羅為末。
治冷痢,飲食不下。
每日煮粥時納藥3~6克,空腹時食之。以愈為度。
炮附子10克 炮姜15克 粳米100克
先將兩藥搗細,過籮為末,每取10克,與米同煮為粥。
溫中散寒止痛。用于寒濕痢疾、里急后重、腹中絞痛、喜按喜暖者。
空腹食用。
制附子3-5g,干姜1-3g,粳米30-60g,蔥白2根,紅糖少許。
將附子、干姜研為極細末。
溫中補陽,散寒止痛。主腎陽不足,命火衰微,畏寒肢冷,陽萎尿頻,脾陽不振,脘腹冷痛,大便溏泄,冷痢,或因大汗出及大吐大瀉引起的四肢厥逆,冷汗自出,口淡不渴,舌苔白,脈微細無力,陽氣衰弱的危重病人。
先用粳米煮粥,待粥煮沸后,加入藥末及蔥白、紅糖,同煮為稀粥。或用附子、干姜煎汁,去滓后,下米、蔥、糖一并煮粥。每日分2次,溫?zé)崾秤?,一般?-5天為1療程。
附子有小毒,煮粥時應(yīng)選用制附子,且從小劑量開始為妥。對于熱證實證的病人,不可服食。
附子1分(炮裂,去皮臍),干姜1兩(炮裂,銼)。
上為細末。
冷痢,飲食不下。
每日空腹煮粥,納藥1錢食之。以愈為度。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附子7.5克(炮裂,去皮、臍)干姜30克(炮裂,銼)
制法上藥搗細羅為末。
功能主治治冷痢,飲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日煮粥時納藥3~6克,空腹時食之。以愈為度。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九十六《太平圣惠方》:附子粥處方炮附子10克 炮姜15克 粳米100克
制法先將兩藥搗細,過籮為末,每取10克,與米同煮為粥。
功能主治溫中散寒止痛。用于寒濕痢疾、里急后重、腹中絞痛、喜按喜暖者。
用法用量空腹食用。
摘錄《太平圣惠方》《藥粥療法》:附子粥處方制附子3-5g,干姜1-3g,粳米30-60g,蔥白2根,紅糖少許。
制法將附子、干姜研為極細末。
功能主治溫中補陽,散寒止痛。主腎陽不足,命火衰微,畏寒肢冷,陽萎尿頻,脾陽不振,脘腹冷痛,大便溏泄,冷痢,或因大汗出及大吐大瀉引起的四肢厥逆,冷汗自出,口淡不渴,舌苔白,脈微細無力,陽氣衰弱的危重病人。
用法用量先用粳米煮粥,待粥煮沸后,加入藥末及蔥白、紅糖,同煮為稀粥。或用附子、干姜煎汁,去滓后,下米、蔥、糖一并煮粥。每日分2次,溫?zé)崾秤?,一般?-5天為1療程。
注意附子有小毒,煮粥時應(yīng)選用制附子,且從小劑量開始為妥。對于熱證實證的病人,不可服食。
摘錄《藥粥療法》《圣惠》卷九十六:附子粥處方附子1分(炮裂,去皮臍),干姜1兩(炮裂,銼)。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冷痢,飲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日空腹煮粥,納藥1錢食之。以愈為度。
摘錄《圣惠》卷九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