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桂枝15克 葛根15克 麻黃22克(去根、節(jié))石膏30克 赤芍藥15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銼)杏仁15克(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藥搗粗羅為散。
解表清熱。治熱病二日,頭痛壯熱,無汗煩躁。
每服9克,以水300毫升,入生姜4克,蔥白16.5厘米,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計時候,熱服。衣覆取汗,未汗再服。
枳殼30克(小者,去瓤,麩炒黃)桂枝(去皮,不見火)15克
上藥研為細末。
治因驚傷肝,脅骨疼痛不已。
每服6克,空腹時用生姜、大棗湯調(diào)下。
枳殼1兩(小者,去瓤,麩炒黃),桂枝(去皮)半兩(不見火)。
上為細末。
因驚傷肝,脅骨里疼痛不已。
本方方名,《東醫(yī)寶鑒·外形篇》引作“桂枝湯”。
《本事方釋義》:枳殼氣味苦寒入足太陰,桂枝氣味辛溫入足太陽,因驚傷肝致脅骨疼痛不已,必延及太陰、太陽,故以苦寒、辛溫2味護持經(jīng)絡,再以姜、棗之辛甘和其營衛(wèi),則受傷之肝得安而疼痛自然緩矣。
桂枝1分,獨活1分,麻黃(去根節(jié))1分,赤芍藥1分,川大黃(銼,微炒)1分,防風(去蘆頭)1分,細辛1分。
上為細散。
小兒中風,口噤,四肢拘急。
每服半錢,以薄荷溫酒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桂枝半兩,葛根半兩,麻黃3分(去根節(jié)),石膏1兩,赤芍藥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為粗散。
熱病2日,頭痛壯熱。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蔥白5寸,煎至6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衣覆取汗,未汗再服。
桂枝1兩,赤芍藥1兩,甘草半兩(炙)。
上為散。
發(fā)汗。主四時傷寒并時氣。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枚,煎至5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此方自霜降至春分宜用。
赤芍藥2錢,桂心2錢,藿香2錢,白術(shù)2錢。
上為未。
調(diào)氣。主小兒氣逆取轉(zhuǎn)后。
每服半錢,飯飲調(diào)下。
官桂、甘草、青橘皮(去瓤)、干姜(炮)、牽牛子(生用)各等分。
時疾瘧痢。
每服1錢,水1盞,煎至7分,熱服。逐日早夜5服,取安為度,莫忌頻頻服。早晨常1服,諸疾不生。
桂枝3分,黃芩3分,麻黃3分(去根節(jié)),石膏1兩。
時氣1日,頭痛壯熱,骨節(jié)疼痛。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衣覆取汗。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桂枝15克 葛根15克 麻黃22克(去根、節(jié))石膏30克 赤芍藥15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銼)杏仁15克(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制法上藥搗粗羅為散。
功能主治解表清熱。治熱病二日,頭痛壯熱,無汗煩躁。
用法用量每服9克,以水300毫升,入生姜4克,蔥白16.5厘米,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計時候,熱服。衣覆取汗,未汗再服。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十七《普濟本事方》卷七:桂枝散處方枳殼30克(小者,去瓤,麩炒黃)桂枝(去皮,不見火)15克
制法上藥研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因驚傷肝,脅骨疼痛不已。
用法用量每服6克,空腹時用生姜、大棗湯調(diào)下。
摘錄《普濟本事方》卷七《本事》卷七:桂枝散處方枳殼1兩(小者,去瓤,麩炒黃),桂枝(去皮)半兩(不見火)。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因驚傷肝,脅骨里疼痛不已。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東醫(yī)寶鑒·外形篇》引作“桂枝湯”。
各家論述《本事方釋義》:枳殼氣味苦寒入足太陰,桂枝氣味辛溫入足太陽,因驚傷肝致脅骨疼痛不已,必延及太陰、太陽,故以苦寒、辛溫2味護持經(jīng)絡,再以姜、棗之辛甘和其營衛(wèi),則受傷之肝得安而疼痛自然緩矣。
摘錄《本事》卷七《圣惠》卷八十三:桂枝散處方桂枝1分,獨活1分,麻黃(去根節(jié))1分,赤芍藥1分,川大黃(銼,微炒)1分,防風(去蘆頭)1分,細辛1分。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小兒中風,口噤,四肢拘急。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以薄荷溫酒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八十三《圣惠》卷十七:桂枝散處方桂枝半兩,葛根半兩,麻黃3分(去根節(jié)),石膏1兩,赤芍藥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熱病2日,頭痛壯熱。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蔥白5寸,煎至6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衣覆取汗,未汗再服。
摘錄《圣惠》卷十七《醫(yī)方類聚》卷五十三引《神巧萬全方》:桂枝散處方桂枝1兩,赤芍藥1兩,甘草半兩(炙)。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發(fā)汗。主四時傷寒并時氣。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枚,煎至5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此方自霜降至春分宜用。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五十三引《神巧萬全方》《幼幼新書》卷二十一引鄭愈方:桂枝散處方赤芍藥2錢,桂心2錢,藿香2錢,白術(shù)2錢。
制法上為未。
功能主治調(diào)氣。主小兒氣逆取轉(zhuǎn)后。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飯飲調(diào)下。
摘錄《幼幼新書》卷二十一引鄭愈方《普濟方》卷二○○引《廣南四時傳方》:桂枝散處方官桂、甘草、青橘皮(去瓤)、干姜(炮)、牽牛子(生用)各等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時疾瘧痢。
用法用量每服1錢,水1盞,煎至7分,熱服。逐日早夜5服,取安為度,莫忌頻頻服。早晨常1服,諸疾不生。
摘錄《普濟方》卷二○○引《廣南四時傳方》《圣惠》卷十五:桂枝散處方桂枝3分,黃芩3分,麻黃3分(去根節(jié)),石膏1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時氣1日,頭痛壯熱,骨節(jié)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衣覆取汗。
摘錄《圣惠》卷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