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桂香丸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一:桂香丸處方

    附子(炮,去皮、臍)肉豆蔻(炮)白茯苓各30克 桂心 白姜(炮)木香(炮)各15克 丁香7.5克

    制法

    上藥為末,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臟腑虛弱,風寒濕邪入侵,大便滑泄不禁。

    用法用量

    空腹時用米湯送下50丸。

    摘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一《重訂嚴氏濟生方》:桂香丸處方

    肉桂(不見火)30克 麝香(別研)3克

    制法

    上藥研為細末,飯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治過食雜果,腹脹氣急。

    用法用量

    大人15丸,小兒7丸,不拘時候,熟水送下。未痊再服。

    摘錄《重訂嚴氏濟生方》《醫(yī)方類聚》卷一三○引《濟生》:桂香丸處方

    肉桂(不見火)1兩,麝香(別研)1錢。

    制法

    上為細末,飯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過食雜果,腹脹氣急。不時瀉利,腹中若有傀儡也。積聚、癥瘕、痃癖。

    用法用量

    大人每服15丸,小兒每服7丸,熟水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一三○引《濟生》《直指》卷二十六:桂香丸處方

    當歸須、川芎、赤芍藥、牡丹皮、南木香、細辛、辣桂(并曬干)、玄胡索(略炒)、乳香、沒藥各等分。

    制法

    上煮米醋,將乳香、沒藥為膏,余藥末之,揉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月事不調(diào),心腹刺痛,寒熱間作。

    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續(xù)斷煎湯送下;有熱,多加生槐花煎湯送下。

    摘錄《直指》卷二十六《普濟方》卷二○四引《衛(wèi)生家寶方》:桂香丸處方

    桂心、干姜、茯苓、檳榔、甘草(炮)、人參、細辛、訶子(炮,去核)、枳殼(麩炒,去瓤)、白芍、白術(shù)各等分。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氣膈、食膈、憂膈、冷膈、熱膈,痞塞不通,宿食不消,或霍亂,或心痛,或嘔物,或泄瀉,腹脅氣脹,吞酸少食。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嚼破,空心溫酒送下。

    摘錄《普濟方》卷二○四引《衛(wèi)生家寶方》
更多中藥材
  • 處方包心菜500克 粳米50克制法先將包心菜水煮半小時,撈出菜后,入米煮粥。功能主治緩急止痛。適用于胃脘拘急疼痛,對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有止痛和促進潰瘍愈合作用。用法用量日服2次。溫熱服。摘錄《民間方》......
  • 《養(yǎng)老奉親》:北亭丸處方北亭2兩(去除砂石),阿魏半兩(同硇砂研令細,醋化,去砂石),川當歸4兩(凈洗,去苗梢用),厚樸4兩(去皮,姜汁炙令黃色),陳橘皮4兩(去瓤用紅),官桂4兩(去皮稱),干姜4兩(炮),甘草4兩(炙),川芎4兩,胡椒4......
  • 處方縮砂仁、胡椒、肉桂(去粗皮)、厚樸(去粗皮.姜汁炙)、附子(炮.去皮.臍)、川芎、當歸(去蘆.碎)、陳皮(去白)、干姜(炮)、甘草(炙),各四兩;青鹽(別研)、北亭(醋淘去砂石,別研),各二兩;白術(shù)(別研)三兩,五味子(楝)一兩半,阿魏......
  • 處方白礬1兩(別研),乳香1兩(別研),黃連(去須)1兩(取末),硇砂半兩(別研),全蝎1錢(取末)。制法上藥用大鯽魚1枚,去腸并鱗,入藥末在內(nèi),濕紙裹,麻皮纏,鹽泥固濟,文武火煨熟,去泥紙,卻用慢火炙焦,同為細末。功能主治腸風痔漏,積年膿......
  • 處方肉蔻霜1錢,北味6分,吳萸(泡)5分,白術(shù)(凈炒)1錢5分,炙甘草5分。功能主治腎泄,五更即溏瀉,經(jīng)年不愈。摘錄《不知醫(yī)必要》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