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桂龍咳喘寧膠囊

    處方

    桂枝、龍骨、白芍、生姜、大棗、炙甘草、牡蠣、黃連、法半夏、瓜蔞皮、苦杏仁(炒)

    性狀

    為膠囊劑,內(nèi)容物為淺棕色的粉末;氣芳香,味微苦而甜。

    炮制

    上十一味,桂枝與部分白芍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剩余的白芍與其余生姜等九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2小時,第二次1小時,第三次半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5~1.30(60℃),加入上述細粉,混勻,低溫干燥,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裝入膠囊,即得。

    功能主治

    止咳化痰,降氣平喘。用于外感風寒、痰濕阻肺引起的咳嗽、氣喘、痰涎壅盛等癥;急、慢性支氣管炎見上述證候者。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5粒,一日3次。

    注意

    服藥期間忌煙、酒、豬肉及生冷食物。

    規(guī)格

    每粒裝0.3g(相當于原藥材1g)

    貯藏

    密封。

    摘錄《中國藥典》
更多中藥材
  • 處方蘿卜子1合(炒,研)。功能主治胸不快。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摘錄《仙拈集》卷二......
  • 處方白術(shù)2兩,茯苓2兩,澤瀉2兩,郁李仁2錢。功能主治腫脹。用法用量水煎,入姜汁服。摘錄《脈因證治》卷下......
  • 處方牙消1錢,硼砂半錢,南星半錢,粉霜半錢,半夏10個,朱砂1分(醋面裹),巴豆不拘多少(同半夏、朱砂入水煮,去豆,為膏用)。制法上為末,皂角膏為丸,如綠豆大。功能主治補氣。主驚虛。用法用量每服7粒,取下驚涎。摘錄《幼幼新書》卷八引《四十八......
  • 《普濟方》卷一一二:變白散處方礬末。功能主治紫癜風。用法用量揉薄荷揾礬末擦患處,每澡浴了時用之。摘錄《普濟方》卷一一二《普濟方》卷四十九引《衛(wèi)生家寶》:變白散處方大漿石榴1個(用鐵釘49個札勻,3日取出釘,入丁香并鹽少許,以黃土固濟,令干,......
  • 處方柴胡(去蘆,洗,銼)1兩,甘草(炙)1兩,人參(去蘆,洗,銼)1兩,元參(凈洗,銼)1兩,麥門冬子(去心)1兩半,龍膽草半兩(若變蒸或常服只1分,隨時加減)。制法上為末。功能主治常服去疳。主小兒體性常熱,及變蒸驚熱不解,夾熱煩躁,時叫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