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貫眾湯

    《圣濟(jì)總錄》卷八十:貫眾湯處方

    貫眾半兩,黃連(去須)半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水氣腫滿,氣息喘息,小便不利;并男子、女人虛積,及遍身黃腫,服白丸子第2日覺(jué)口氣者。

    用法用量

    每用1錢匕,水1盞,煎3兩沸,加龍腦少許,溫溫漱之。白粥養(yǎng)百日。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八十《回春》卷四:貫眾湯處方

    貫眾2錢(凈,未),血余5錢(燒灰),側(cè)柏葉(搗汁)1碗。

    功能主治

    積熱,吐血成斗,先吐痰后見(jiàn)血,命在須臾。

    用法用量

    上二末,入柏汁內(nèi)攪勻,于大碗內(nèi)盛之,重湯煮1炷香時(shí),取出待溫,加童便1小鐘,黃酒少許,頻頻溫服。

    摘錄《回春》卷四《圣濟(jì)總錄》卷六十六:貫眾湯處方

    貫眾(銼)1兩,蘇枋木(銼)1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年深咳嗽,唾膿血。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2片,煎至7分,去滓溫服,1日3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六十六《衛(wèi)生家寶》卷五:貫眾湯處方

    貫眾不以多少,茱萸3-5錢,樸消3-5錢。

    功能主治

    瘡腫不散。

    用法用量

    上用淡醋半升,水2升,同煎至二十沸,去滓,先熏,通手洗之。

    摘錄《衛(wèi)生家寶》卷五《準(zhǔn)繩·類方》卷五:貫眾湯處方

    貫眾4兩(一方加黃連)。

    功能主治

    安牙。主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用凈黑豆半升,水3碗煮軟。用八金散畢,急將此藥漱其口,以去其毒,恐傷牙齒也。

    摘錄《準(zhǔn)繩·類方》卷五《圣濟(jì)總錄》卷一二六:貫眾湯處方

    貫眾1兩半,烏蛇(酒浸,炙,去皮骨)1兩,連翹2兩,生干地黃(焙)2兩,鶴虱(炒)1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2兩,桑根白皮(銼)2兩,白斂1兩,威靈仙(去苗土)1兩半,白及1兩半,大腹皮2兩,延胡索1兩半,黃耆(細(xì)銼)1兩半,木占斯1兩,甘草(炙)1兩,黃連(去須)1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頸生瘰疬,已針,瘡尚不愈者。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5片,煎至8分,去滓,食后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二六《中醫(yī)雜志》(1959;(3):3):貫眾湯處方

    貫眾15g,苦楝根皮15g,土荊芥15g,紫蘇15g。

    功能主治

    驅(qū)鉤蟲(chóng)。主

    用法用量

    煎湯服,每日1劑,連服3天。

    摘錄《中醫(yī)雜志》(1959;(3):3)
更多中藥材
  • 處方冰片6兩,麝香3兩2錢,蟾酥7兩5錢(另用酒化開(kāi)研細(xì)),公丁香8兩,飛朱砂4兩(留一半為衣),明雄黃2兩,煅西月石2兩。制法上藥各為極細(xì)末,用高粱酒泛為小丸,每分約計(jì)20粒,朱砂為衣。功能主治受寒受暑,痧脹肚痛吐瀉,卒倒昏迷。用法用量每......
  •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冰黃散處方赤茯苓(去皮)、甘草(生),各四兩。寒食面、生姜(切碎.搜面勻.日干),各一斤。炮制上為細(xì)末。功能主治治冒暑伏熱,頭目昏暈,嘔吐瀉痢,口干煩渴,背寒面垢。用法用量每服二錢。新汲水或冷熟水調(diào)下,不拘時(shí)候。摘......
  • 處方黃連60克 冰片0.9克 麝香0.6克 輕粉1.5克 硫黃末3克制法用水400毫升,先煎黃連至200毫升,濾去滓,再慢火煎至50毫升;后四味俱研細(xì)末,與黃連汁調(diào)和。功能主治主婦人陰蝕瘡。用法用量用時(shí)以鵝毛蘸取,涂陰道內(nèi)。摘錄《瘡瘍經(jīng)驗(yàn)全......
  •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四:別離散處方桑上寄生 白術(shù)各90克 桂心 茵芋 天雄 菖蒲 細(xì)辛 茜根 附子 干姜各30克制法上十味,搗篩為散。功能主治主夜多異夢(mèng),悲愁憂恚,喜怒無(wú)常者。用法用量用酒送服1克,日服三次。摘錄《備急千金要方》卷十四《醫(yī)心......
  • 處方甘遂不拘多少。制法用面包于漿內(nèi),煮10數(shù)沸,去面后,將細(xì)米糠火炒黃色為末。功能主治痞證,發(fā)熱盜汗,胸背疼痛。用法用量大人每服3錢,小兒1錢,用冷蜜水臥服。注意忌油膩、濕面、腥物。摘錄《普濟(jì)方》卷一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