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還魂湯

    《雞峰》卷二十:還魂湯處方

    蓽茇、麥糵、黃橘皮、人參、桔梗、柴胡、草豆蔻、木香、良姜、半夏餅子各等分。

    制法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氣不順,吐逆不定,不思飲食,面黑眼黃,日漸瘦惡,傳為瘧疾。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水1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雞峰》卷二十《金匱》卷下:還魂湯別名

    追魂湯

    處方

    麻黃3兩(去節(jié)),杏仁(去皮尖)70個,甘草1兩(炙)。

    功能主治

    卒厥暴死,及客忤、鬼擊、飛尸,奄忽氣絕,不覺口噤。

    用法用量

    追魂湯(《三因》卷七)。

    摘錄《金匱》卷下《千金》卷二十五:還魂湯別名

    還魂散、追魂湯

    處方

    麻黃3兩,桂心2兩,甘草1兩,杏仁70粒。

    功能主治

    卒感忤,鬼擊飛尸,諸奄忽氣絕,無復(fù)覺,或已死咬口,口噤不開。

    用法用量

    還魂散(《圣惠》卷五十六)、追魂湯(《普濟方》卷二三七引范氏方)。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此即《傷寒論》“太陽例”中麻黃湯,以桂心易桂技入肝以招其魂;麻黃入肺以通其魄;杏仁入絡(luò)以降其逆;甘草入腑以緩其暴,暴逆散而魂魄安矣。

    摘錄《千金》卷二十五《醫(yī)統(tǒng)》卷三十九:還魂湯處方

    當(dāng)歸(酒洗)、川芎、肉桂、干姜(炮)、赤芍藥、甘草、黑豆(炒,去殼)、紫蘇各等分。

    功能主治

    血逆卒厥,并產(chǎn)后血厥昏暈,目閉口噤。

    用法用量

    用水1盞半,煎服?;驗榧?xì)末,每服2錢,酒調(diào)灌下。

    摘錄《醫(yī)統(tǒng)》卷三十九《治疹全書》卷上:還魂湯處方

    麻黃(去根節(jié))1兩5錢,杏仁(去皮尖,研)7-8粒,甘草(炙)5錢,獨活1兩,陳皮1兩,厚樸1兩,前胡1兩,蘇葉8分,枳殼1兩。

    功能主治

    初得痘疹,病起即便手足厥冷,不省人事,痰喘氣急,身體無汗。

    用法用量

    上藥大人作3帖,中人作6帖,小人作9帖。水煎,去滓溫服。取汗。

    摘錄《治疹全書》卷上
更多中藥材
  • 《東垣試效方》卷二:奔豚丸處方厚樸(姜制)7錢,黃連(去須,炒)5錢,白茯苓(去皮,另末)2錢,川烏頭(炮)半錢,澤瀉2錢,苦楝(酒煮)3錢,玄胡1錢半,全蝎1錢,附子(去皮)1錢,巴豆霜4分,菖蒲2錢,獨活1錢,丁香半錢,肉桂(去皮)2分......
  • 《金匱要略》卷上:奔豚湯處方甘草 芎藭 當(dāng)歸各6克 半夏12克 黃芩6克 生葛15克 芍藥6克 生姜12克 甘李根白皮12克功能主治主奔豚氣上沖胸,腹痛,往來寒熱。用法用量上藥九味,以水1.2升,煮取400毫升。溫服100毫升,日三服,夜一......
  • 處方茯苓4兩,生葛8兩,甘草2兩(炙),生姜5兩,半夏1升(湯洗),人參3兩,當(dāng)歸2兩,芎2兩,李根白皮(切)1升。制法上切。功能主治短氣,五臟不足,寒氣厥逆,腹脹滿,氣奔走沖胸膈,發(fā)作氣欲絕,不識人,氣力羸瘦,少腹起騰踴如豚子,走上走下......
  • 處方芍藥、川芎、茯苓、葛根、半夏、甘草、當(dāng)歸、甘李根皮。功能主治腎積,小腹如江豚跳躍上沖。摘錄《證治寶鑒》卷九......
  • 處方甘李白皮1兩半,干葛半兩,半夏4錢,白芍3錢,當(dāng)歸2錢,芎2錢,甘草2錢。制法上為細(xì)末。功能主治男子婦人因驚悸憂恚氣聚,自臍腹動悸,上行或沖咽喉,腹中痛。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盞,煎至7分,去滓,食后溫服。摘錄《雞峰》卷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