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黃連香薷散

    《得效》卷二:黃連香薷散處方

    香薷散(香薷、厚樸、白扁豆)、加黃連2兩。

    功能主治

    暑瘧?yīng)殶幔隉?,大渴引飲,小便不利,或背寒面垢?/p>用法用量

    每服加燈心20莖,麥門冬(去心)20粒,淡竹葉7皮,車前草2根,晚禾根1握,檳榔1個(gè)(切片),水煎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得效》卷二《杏苑》卷三:黃連香薷散別名

    黃連香薷飲

    處方

    香薷3錢,厚樸7分,甘草(生用)5分,白扁豆6分,黃連(姜汁拌炒)5分。

    制法

    上銼。

    功能主治

    中暑久而不解,遂成伏暑,內(nèi)外俱熱,煩躁大渴喜冷。外感中暑瀉之癥,時(shí)值夏秋之令,忽然腹痛,煩悶口渴,板齒干焦,暴瀉糞水,腸鳴飧泄,痛瀉交作,此暑熱之癥,脈洪滑熱重者。

    用法用量

    黃連香薷飲(《癥因脈治》卷四)。

    摘錄《杏苑》卷三《癥因脈治》卷四:黃連香薷散別名

    黃連香薷飲

    處方

    川黃連、香薷、白扁豆、厚樸。

    功能主治

    暑濕腹痛之癥,熱令當(dāng)權(quán),忽爾腹中作痛,腸中作響,痛瀉交作,脈洪大者,此暑濕霍亂之類。暑熱所逼而致夏月鼻衄,脈虛身熱,大汗口渴者。

    用法用量

    黃連香薷飲(《外科大成》卷三)?!锻饪拼蟪伞繁痉接梅ǎ核迨?,冷服。

    嘔吐,加藿香;胸前飽悶,加枳殼;小便不利,加六一散、木通湯;大便結(jié),加大黃;惡寒身熱,加羌活、防風(fēng)。

    摘錄《癥因脈治》卷四
更多中藥材
  • 處方半夏1升(湯洗),母姜1斤,橘皮1斤,白術(shù)8兩,桂心4兩(一方有桑白皮1升)。制法上切。功能主治虛寒喘鳴多飲,逆氣嘔吐。用法用量以水9升,煮取3升,去滓,分溫3服。注意忌羊肉、餳、桃李、雀肉、生蔥。摘錄《外臺(tái)》卷十引《刪繁方》......
  • 處方半夏1兩(搗羅為末),鯸鮧魚脂2兩(煎了者)。制法上藥1處調(diào)如膏。功能主治鼠瘺。用法用量旋取敷瘡上。摘錄《圣惠》卷六十六......
  • 處方蒼術(shù)2錢,白術(shù)1錢半,半夏1錢,南星1錢,酒黃芩1錢,香附1錢,陳皮5分,赤苓5分,威靈仙3分,甘草2分。功能主治痰飲臂痛不能舉。用法用量上(口父)咀。加生姜3片,水煎服。摘錄方出《丹溪心法》卷四,名見《東醫(yī)寶鑒·外形篇》卷四......
  • 《張氏醫(yī)通》卷十四:半夏蒼術(shù)湯別名柴胡半夏湯(《張氏醫(yī)通》卷十四)。處方升麻 柴胡 藁本各1.5克 茯苓 神曲(姜汁炒)各3克 蒼術(shù)(米泔制)半夏各6克 生姜10片 甘草(炙)1.2克功能主治祛風(fēng)化痰。主素有風(fēng)證,目澀,頭疼眩暈,胸中有痰,......
  • 處方半夏5兩(洗),蘇子1升,生姜5兩,大棗40個(gè)(擘),橘皮3兩,桂心3兩,甘草2兩。制法上切。功能主治卒上氣,胸心滿塞。用法用量水7升,煮取2升7合。分3服。注意忌海藻、菘菜、羊肉、餳、生蔥。摘錄《外臺(tái)》卷十引《深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