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蠲痹湯

    《楊氏家藏方》卷四:蠲痹湯處方

    當歸(去土,酒浸一宿)羌活(去蘆頭)姜黃 白芍藥 黃耆(蜜炙)防風(去蘆頭)各45克 甘草15克(炙)

    制法

    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

    治風溫相搏,身體煩疼,項臂痛重,舉動艱難,及手足冷痹,腰腿沉重,筋脈無力。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5片,同煎至150毫升,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四《重訂嚴氏濟生方》:蠲痹湯處方

    當歸(去蘆,酒浸)赤茯苓 黃耆(去蘆)片子姜黃 羌活各45克 甘草(炙)15克

    制法

    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

    治身體煩疼,項背拘急,或痛或重,舉動艱難,及手足冷痹,腰腿沉重,筋脈無力。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棗子1枚,煎至160毫升,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重訂嚴氏濟生方》《魏氏家藏方》卷八:蠲痹湯處方

    當歸(去蘆,酒浸)半兩,羌活半兩,甘草半兩(炙),白術(炒)1兩,芍藥1兩,附子(生,去皮臍)1兩,黃耆(蜜炙)3錢,防風(去蘆)3錢,姜黃3錢,薏苡仁3錢。

    功能主治

    氣弱當風飲吸,風邪容于外,飲濕停于內,風濕內外相搏,體倦舌麻,甚則惡風多汗,頭目昏眩,遍身不仁。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3錢,水2盞,加生姜5片,棗子1個,漫火煎至1盞,取清汁服,不拘時候。

    摘錄《魏氏家藏方》卷八《醫(yī)學心悟》卷三:蠲痹湯處方

    羌活1錢,獨活1錢,桂心5分,秦艽1錢,當歸3錢,川芎7分,甘草(炙)5分,海風藤2錢,桑枝3錢,乳香(透明)8分,木香8分。

    功能主治

    風寒濕三氣合而成痹。

    用法用量

    水煎服。

    風氣勝,更加秦艽、防風;寒氣勝者,加附子;濕氣勝者,加防己、萆薢、苡仁;痛在上者,去獨活,加荊芥;痛在下者加牛膝;間有濕熱者,其人舌干喜冷、口渴溺赤、腫處熱辣,此寒久變熱也,去桂心,加黃柏3分。

    摘錄《醫(yī)學心悟》卷三《嵩崖尊生》卷七:蠲痹湯處方

    當歸1錢5分,赤芍1錢5分,黃耆1錢5分,姜黃1錢5分,羌活1錢5分,甘草5分,薄荷5分,桂枝5分。

    功能主治

    手氣。手腫痛,或指掌連臂膊痛。

    摘錄《嵩崖尊生》卷七《金鑒》卷三十九:蠲痹湯處方

    附子、當歸、黃耆、炙草、官桂、羌活、防風。

    功能主治

    冷痹。痹病而身寒無熱,四肢厥冷。

    摘錄《金鑒》卷三十九宋·《楊氏家藏方》:蠲痹湯組成

    當歸、羌活、姜黃、黃芪、白芍、防風各一兩(各9克),甘草半兩(3克)。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祛風除濕,散寒通絡。

    主治

    主治風寒濕邪所致的痹證,肢體重著,關節(jié)酸痛,活動不利,得熱則減,遇陰雨寒冷則加劇,舌苔白膩,脈弦緊等。

    臨床應用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類風濕關節(jié)炎、膝骨關節(jié)炎、強直性脊柱炎、頸椎病等病癥。

    1.類風濕關節(jié)炎:將52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對照組24例予以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治療組28例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蠲痹湯合中藥熏洗治療。治療3月后觀察關節(jié)壓痛、腫脹及晨僵等癥狀,以及血沉、C反應蛋白、類風濕因子等實驗室指標,歐洲抗風濕聯(lián)盟標準中的DAS28評分和疼痛視覺模擬VAS評分。結果:2組治療后ESR、CRP、RF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但對照組下降幅度不及治療組。(《新中醫(yī)》2011年第9期)

    2.膝骨關節(jié)炎:將152例膝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予以加減蠲痹湯內服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內服加減蠲痹湯治療基礎上配以自擬中藥熏洗治療。結果: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2.1%,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的76.3%。(《吉林醫(yī)學》2010年第31卷第10期)

    3.強直性脊柱炎:選擇80例AS患者隨機分為3組,治療組(蠲痹湯)40例,西藥對照組20例,中成藥(正清風痛寧)對照組20例。3個月為1個療程,于第1個療程后觀察治療效果及副反應。結果:治療組顯效22例,有效15例,無效3例;中成藥對照組顯效9例,有效8例,無效3例;西藥對照組顯效10例,有效6例,無效4例。(《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09年第3期)

    4.頸椎?。簩?00例頸椎病患者隨機分為針灸推拿組(對照組)和針灸配合蠲痹湯組(治療組)各10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針灸和推拿手法治療,治療組采用針灸配合蠲痹湯治療。兩組均以10日為1個療程,3個療程后比較療效。結果:臨床療效總有效率治療組為95%,對照組為69%。(《新中醫(yī)》2012年第5期)

    5.頸源性頭痛:將98例頸源性頭痛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52例采用加味蠲痹湯配合針灸治療,對照組46例僅采用針灸治療。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6.2%,痊愈率為48.1%;對照組總有效率為93.5%,痊愈率為26.1%。

    6.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納入確診為肩手綜合征的26例患者予口服益腎蠲痹湯治療,同時進行良肢位擺放,2周為1個療程,治療3個療程后觀察療效。結果:26例中,治愈3例,好轉20例,未愈3例,有效率為88.5%。(《河南中醫(yī)》2012年第5期)

    方解

    本方用羌活、獨活準心、秦艽、海風藤、桑枝祛風除濕散寒;合以當歸、川芎、乳香養(yǎng)血活血止痛,行血除風寒濕。臨床應用以肢體酸痛、得熱減輕、遇冷加重、苔白膩、脈弦緊為辨證要點。

    臨床如見風勝者、痛處游走不定,加荊芥、防風;寒勝者,疼痛劇烈、關節(jié)不可屈伸,加附子、細辛或川烏、草烏;濕勝者,關節(jié)肢體重著、肌膚麻木,加防己、蒼術、薏苡仁;邪從熱化、關節(jié)紅腫,去桂心,加知母、石膏、防己、桂枝;痛在上肢,加姜黃、威靈仙;痛在下肢,加牛膝、川斷。

    方歌

    蠲痹湯中羌獨秦,桑枝桂心海風藤,歸芎甘草乳木香,祛風止痛此方良。

    摘錄宋·《楊氏家藏方》
更多中藥材
  • 處方生地9g,連翹9g,紅花6g,桃仁6g,白鮮皮15g,地膚子6g,僵蠶9g,蟬蛻9g。功能主治蕁麻疹。用法用量水煎服。血熱風盛,加丹皮、赤芍、銀花;肺熱便燥,加青黛、大黃、白芷;風熱上犯,加白芷、白蒺藜、荷葉;濕熱外滲,加苦參。黃柏、蒼......
  • 《中國藥典》:八味清心沉香散來源蒙古族驗方。處方沉香180g 廣棗180g 檀香90g 紫檀香90g 紅花90g 肉豆蔻60g 天竺黃60g 北沙參60g性狀本品為淺棕紅色的粉末;氣香,味微酸、苦。炮制以上八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即得......
  • 處方牛黃3分,貝母2錢,天花粉1錢,龍腦1分,白茯苓5分,甘草5分,牛蒡子(炒)2錢,僵蠶3錢。制法上為末,蜜調膏。功能主治三焦熱毒,驚悸痰喘。用法用量噙化,金銀花湯凈口。摘錄《誠書》卷十五......
  • 處方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銼)2兩,麥糵(炒)2兩,吳茱萸(湯洗,焙干,炒)1兩,人參1兩,桂(去粗皮)1兩,蕪荑(微炒)1兩,陳橘皮(湯洗,去白,焙)1兩,蓽茇半兩。制法上為散。功能主治脾胃氣虛,不能飲食。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水1盞,加......
  • 《活幼口議》卷十九:八味理中丸處方人參 甘草(炙)白術 干姜 枳實(制炒)白茯苓 五味子(去梗)桑白皮(去赤皮)各等分制法藥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小指頭大。功能主治小兒心肺不和,息數(shù)脈急,上下不得升降,中膈痞滿,坐臥煩悶,神情不樂,飲食不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