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百合(去苗)人參(去蘆頭)麥門冬(去心,焙)干山藥 貝母(去心,微炒)白茯苓(去皮)甘草(炙)黃明鹿角膠(炙,如無,以阿膠代之)杏仁(去皮、尖、雙仁者不用,麩炒黃,別研)各等分
上九味,哎咀,將杏仁別研拌勻。
治久嗽不止,痰多氣喘,或虛勞咯血。
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入黃蠟一皂角子大,煎至100毫升,去滓,空腹時溫服。
防風(fēng)、桑白皮、甘草各等分(米泔浸1日)。
上為細末。
壅嗽。
每服2錢,以蠟1塊子同煎,水1盞,煎至7分,去滓,食后溫服。更不須丸。
白雞冠花子1錢,木香1錢,人參(鹽炒,去蘆)半兩,馬尾勃半兩,青蒿子1勺(童子小便浸3宿),鱉甲(醋炙)半兩,款冬花半兩,糯米1勺,甘草2錢。
上為末。
一切勞疾。
每服3錢,水1盞,烏梅、黃蠟煎,不拘時候服。
款冬花3分,紫菀(洗去土,焙干)3分,甘草(炙)3分,五味子(炒)半兩,桑白皮(炒)1兩,桔梗1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麩炒)1兩,紫蘇葉1兩。
上為粗末。
順肺氣,利咽膈,止咳嗽,化痰涎。主
《濟陽綱目》有茶花。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百合(去苗)人參(去蘆頭)麥門冬(去心,焙)干山藥 貝母(去心,微炒)白茯苓(去皮)甘草(炙)黃明鹿角膠(炙,如無,以阿膠代之)杏仁(去皮、尖、雙仁者不用,麩炒黃,別研)各等分
制法上九味,哎咀,將杏仁別研拌勻。
功能主治治久嗽不止,痰多氣喘,或虛勞咯血。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入黃蠟一皂角子大,煎至100毫升,去滓,空腹時溫服。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八《雞峰》卷十一:蠟煎散處方防風(fēng)、桑白皮、甘草各等分(米泔浸1日)。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壅嗽。
用法用量每服2錢,以蠟1塊子同煎,水1盞,煎至7分,去滓,食后溫服。更不須丸。
摘錄《雞峰》卷十一《普濟方》卷二三五引《醫(yī)學(xué)切問》:蠟煎散處方白雞冠花子1錢,木香1錢,人參(鹽炒,去蘆)半兩,馬尾勃半兩,青蒿子1勺(童子小便浸3宿),鱉甲(醋炙)半兩,款冬花半兩,糯米1勺,甘草2錢。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一切勞疾。
用法用量每服3錢,水1盞,烏梅、黃蠟煎,不拘時候服。
摘錄《普濟方》卷二三五引《醫(yī)學(xué)切問》《御藥院方》卷五:蠟煎散處方款冬花3分,紫菀(洗去土,焙干)3分,甘草(炙)3分,五味子(炒)半兩,桑白皮(炒)1兩,桔梗1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麩炒)1兩,紫蘇葉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順肺氣,利咽膈,止咳嗽,化痰涎。主
用法用量《濟陽綱目》有茶花。
摘錄《御藥院方》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