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蠟煎散

    《楊氏家藏方》卷八:蠟煎散處方

    百合(去苗)人參(去蘆頭)麥門冬(去心,焙)干山藥 貝母(去心,微炒)白茯苓(去皮)甘草(炙)黃明鹿角膠(炙,如無,以阿膠代之)杏仁(去皮、尖、雙仁者不用,麩炒黃,別研)各等分

    制法

    上九味,哎咀,將杏仁別研拌勻。

    功能主治

    治久嗽不止,痰多氣喘,或虛勞咯血。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入黃蠟一皂角子大,煎至100毫升,去滓,空腹時溫服。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八《雞峰》卷十一:蠟煎散處方

    防風(fēng)、桑白皮、甘草各等分(米泔浸1日)。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壅嗽。

    用法用量

    每服2錢,以蠟1塊子同煎,水1盞,煎至7分,去滓,食后溫服。更不須丸。

    摘錄《雞峰》卷十一《普濟方》卷二三五引《醫(yī)學(xué)切問》:蠟煎散處方

    白雞冠花子1錢,木香1錢,人參(鹽炒,去蘆)半兩,馬尾勃半兩,青蒿子1勺(童子小便浸3宿),鱉甲(醋炙)半兩,款冬花半兩,糯米1勺,甘草2錢。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一切勞疾。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1盞,烏梅、黃蠟煎,不拘時候服。

    摘錄《普濟方》卷二三五引《醫(yī)學(xué)切問》《御藥院方》卷五:蠟煎散處方

    款冬花3分,紫菀(洗去土,焙干)3分,甘草(炙)3分,五味子(炒)半兩,桑白皮(炒)1兩,桔梗1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麩炒)1兩,紫蘇葉1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順肺氣,利咽膈,止咳嗽,化痰涎。主

    用法用量

    《濟陽綱目》有茶花。

    摘錄《御藥院方》卷五
更多中藥材
  • 處方天門冬6分,干地黃4分,桂心1兩,茯苓1兩,菖蒲3分,五味子3分,遠志3分,石韋3分。制法上藥治下篩。功能主治養(yǎng)命,開心益智。主好忘。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食后酒、水任服。服30日力倍,60日氣力強,志意足。摘錄《千金》卷十四......
  • 處方北庭半兩(飛過,煎成霜),附子1兩(研為末)。制法上藥以生薯蕷于砂盆內(nèi)研,調(diào)前藥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凡夢鬼交者,蓋由腎氣虛,為客邪所乘,入于臟則喜夢,腎既虛不能制于精,因夢感而動泄,久不止,則令人枯瘁不澤,少力。用法用量仍用禹余糧......
  • 處方北杏10個 雪梨1個 白砂糖30~50克制法將北杏、雪梨、白砂糖同放燉盅內(nèi),加清水半碗,隔水燉1小時。功能主治化痰止咳,清熱生津,潤肺平喘。適用于慢性支氣管炎以及腸燥便秘等。用法用量每日2次,食雪梨,飲湯。摘錄《民間方》......
  • 別名金棗散處方北棗1枚,真砒1黑豆大。制法大棗去核,納真砒于棗內(nèi),外面紙裹訖,泥固濟燒存灰,研極細。功能主治走馬牙疳。用法用量金棗散(《瘍科綱要》卷下)。摘錄方出《幼幼新書》卷二十五引《張氏家傳》,名見《醫(yī)統(tǒng)》卷六十四......
  • 處方北棗1枚(去核,入鴨嘴膽礬1片在內(nèi),紙裹火煅通紅,出火毒)。制法上為細末。功能主治小兒走馬疳。用法用量敷牙左右。摘錄《醫(yī)方大成》卷十引《幼幼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