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連翹敗毒散

    《古今醫(yī)鑒》卷十五:連翹敗毒散處方

    柴胡 羌活 桔梗 金銀花 連翹 防風 荊芥 薄荷葉 川芎 獨活 前胡 白茯苓 甘草 枳殼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消散癰腫。治癰疽、疔瘡、乳癰,及一切無名腫毒,初期憎寒壯熱,頭痛拘急者。

    用法用量

    上藥銼,加生姜煎。如瘡在上,飯后服;在下,飯前服。

    如熱甚并痛甚,加黃連、黃芩;如大便不通,加大黃、芒消下之。

    摘錄《古今醫(yī)鑒》卷十五《醫(yī)方集解》:連翹敗毒散處方

    人參敗毒散去人參、加連翹、金銀花。

    功能主治

    瘡毒。

    摘錄《醫(yī)方集解》《傷寒全生集》卷四:連翹敗毒散處方

    連翹、山梔、羌活、元參、薄荷、防風、柴胡、桔梗、升麻、川芎、當歸、黃芩、芍藥、牛蒡子。

    功能主治

    發(fā)頤。

    用法用量

    加紅花,水煎服。

    渴,加天花粉;面腫,加白芷;項腫,加威靈仙;大便實,加大黃,穿山甲;虛,加人參。

    摘錄《傷寒全生集》卷四《麻科活人》卷四:連翹敗毒散處方

    連翹、防風、牛蒡子、荊芥、木通、赤芍、甘草。

    功能主治

    麻癥腹痛。

    用法用量

    水煎服。

    若麻癥毒重,腹痛煩躁潮熱者,去赤芍、甘草;倘腹痛不止,加黃連、麥冬。

    摘錄《麻科活人》卷四《瘡瘍經(jīng)驗全書》卷二:連翹敗毒散處方

    當歸、連翹、黃芩、甘草、麥冬、木通、柴胡、前胡、黃連、生地。

    功能主治

    內(nèi)丹,從脅下至腰下腫,發(fā)赤色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

    加生姜2片,大棗1個,水2鐘,煎服。外用救急丹醋磨敷患處。

    摘錄《瘡瘍經(jīng)驗全書》卷二《醫(yī)效秘傳》卷三:連翹敗毒散處方

    人參、羌活、獨活、柴胡、前胡、川芎、枳殼、桔梗、茯苓、甘草、連翹、金銀花。

    功能主治

    發(fā)頤。

    用法用量

    加生姜、薄荷,水煎服。

    摘錄《醫(yī)效秘傳》卷三《傷寒指掌》卷二:連翹敗毒散處方

    羌活、獨活、荊芥、防風、連翹、赤芍、牛蒡、桔梗、土貝、蒺藜、薄荷、銀花、甘草。

    功能主治

    傷寒瘥后頤毒。

    用法用量

    發(fā)于少陽,加柴胡;元氣虛者,加當歸、黃耆補托。

    摘錄《傷寒指掌》卷二《準繩·傷寒》卷七:連翹敗毒散處方

    羌活、獨活、連翹、荊芥、防風、柴胡、升麻、桔梗、甘草、川芎、牛蒡子(新瓦上炒、研碎用)、當歸尾(酒洗)、紅花(酒洗)、蘇木、天花粉。

    功能主治

    發(fā)頤初腫。

    用法用量

    用水1鐘,好酒1鐘,同煎至1鐘,去滓,徐徐溫服。

    如未消,加穿山甲(蛤粉炒)1錢;腫至面者,加香白芷1錢,漏蘆5分;如大便燥實者,加酒浸大黃1錢半,壯者,倍用之;凡內(nèi)有熱或寒熱交作者,倍用柴胡,加酒洗黃芩1錢,酒炒黃連1錢。

    摘錄《準繩·傷寒》卷七
更多中藥材
  • 《中國藥典》:安神補心丸處方丹參300g 五味子(蒸)150g 石菖蒲100g 安神膏560g性狀為棕褐色的濃縮丸或糖衣丸;味澀、微酸。炮制上四味,安神膏系取合歡皮、菟絲子、墨旱蓮各3份及女貞子(蒸)4份、首烏藤5份、地黃2份、珍珠母20份......
  • 處方當歸1錢2分,川芎7分,白芍1錢(炒),生地黃1錢2分,白術(shù)1錢,茯神1錢2分,遠志(甘草水泡,去心)8分,酸棗仁(炒)8分,麥門冬(去心)2錢,黃芩1錢2分,玄參5分,甘草3分(一方無遠志、麥門冬、黃芩、玄參、加陳皮、柏子仁、酒炒黃連......
  • 拼音注音ān Shén Jiě Yù Tāng組成茯苓30g,九節(jié)菖蒲30g,郁金15g,牡丹皮15g,炒梔子10g,仙茅10g,淫羊藿15g,合歡皮30g,五味子15g,女貞子15g,蓮子心10g。主治更年期綜合征。以烘熱汗出、心煩焦躁、......
  • 處方南星末5兩,川加末1兩5錢(先以姜汁拌浸半日,入南星末調(diào),和勻成餅,于飯甑內(nèi)蒸半日),人參末1兩5錢,制遠志末1兩5錢,飛過辰砂(研)7錢5分,琥珀7錢5分,酸棗仁(炒,研末)1兩。制法上用雄豬心血3個,入竹瀝,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金......
  • 處方石菖蒲1兩,遠志1兩,人參1兩,獲神1兩,川芎1兩,山藥1兩,麥門冬1兩,鐵粉1兩,天麻1兩,半夏1兩,南星1兩,茯苓1兩,細辛5錢,辰砂5錢。制法上為末,生姜5兩取汁,入水煮糊為丸,如綠豆大,另以朱砂為衣。功能主治消風痰。主驚悸。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