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三生飲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三生飲處方

    南星(生用.五錢) 木香(一錢半) 川烏(生用.一錢) 附子(去皮.生用.一錢)

    功能主治

    治卒中風(fēng),昏不知人,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并痰厥氣厥。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鐘,生姜七片,煎至一鐘,不拘時服。有卒中風(fēng),不省人事者,以蘇合香丸,用生姜自然汁化開,檫牙。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三生飲處方

    南星(生用)一兩,木香一分,川烏(生.去皮)、附子(生,去皮),各半兩。

    炮制

    上俰咀。

    功能主治

    治卒中,昏不知人,口眼斜,半身不遂,咽喉作聲,痰氣上壅。無問外感風(fēng)寒,內(nèi)傷喜怒,或六脈沉伏,或指下浮盛,并宜服之。兼治痰厥、氣厥,及氣虛眩暈,大有神效。

    用法用量

    每服半兩,水二大盞,姜十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一:三生飲別名

    三生散(《普濟方》卷三一六)。

    處方

    南星(生用)30克 木香7.5克 川烏(生,去皮)附子(生,去皮)各15克

    制法

    上藥嚼咀。

    功能主治

    治卒中,昏不知人,口眼喎斜,半身不遂,痰氣上壅,咽喉作聲,或六脈沉伏,或指下浮盛;兼治痰厥氣厥,及氣虛眩暈。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用水600毫升,加生姜15片,煎至480毫升,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一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三生飲組成

    生南星一兩(30克)、木香一分(0.3克)、生川烏半兩(15克)、生附子半兩(15克)。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祛風(fēng)除痰,散寒通絡(luò)。

    主治

    主治卒中風(fēng),昏不知人,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咽喉作聲,痰氣上壅。舌苔白膩,脈弦滑。

    臨床應(yīng)用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類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炎、肩關(guān)節(jié)周圍炎、髖關(guān)節(jié)狹窄等寒痹頑癥。

    1.類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炎:本方加減治療類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炎(來至變形僵直者)。服用5劑,腫痛明顯緩解;10劑后,腫痛全除。后以仲景甘草附子湯20劑以善后,隨訪3年無復(fù)發(fā)。(《河北中醫(yī)》1998年第6期)

    2.肩關(guān)節(jié)周圍炎:本方加減治療肩關(guān)節(jié)周圍炎屢治無效6年者,服藥5劑,酸痛如失,待復(fù)感寒邪稍有復(fù)發(fā)時再服原方5劑而愈,隨訪3年無復(fù)發(fā)。(《河北中醫(yī)》1998年第6期)

    3.髖關(guān)節(jié)狹窄:本方加減治療髖關(guān)節(jié)狹窄辨證屬寒痹證,服藥5劑,脹痛大減,再服10劑,諸證全除,隨訪1年無復(fù)發(fā)。(《河北中醫(yī)11998年第6期)

    方解

    方中藥天南星、川烏、附子均是有毒之品,生用毒性更大。但三生飲的配方卻別出心裁,竟以三味大毒之品不經(jīng)炮制直接入方,用于治療中風(fēng)急癥寒痰壅滯之證。古人對本方多有應(yīng)用和論述,清·姚濟蒼的《卒中厥證輯要》甚至將其列為治療卒中的主方。然而由于本方的峻烈毒性,當代醫(yī)家對其效果少有探素。

    與本方在組成、功效相近的方劑有《傅青主男科》所載“三生飲”,《明醫(yī)指掌》所載“三生散”,《本事》所載“三生丸”,均以南星、附子為組成,治痰濁內(nèi)阻,頭暈?zāi)垦V酗L(fēng)癥。

    現(xiàn)代研究

    實驗研究證明,三生飲能抗氧化、擴張血管、降低血壓、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能顯著增加腦血流量和股動脈血流量,降低腦氧耗量,且全方作用效果明顯優(yōu)于拆方。

    方歌

    (一)三生飲用水煎服,烏附南星合木香,溫經(jīng)祛痰功偏擅,寒痰阻絡(luò)服之康。

    (二)三生飲用烏附星,三皆生用木香增,參汁對調(diào)宗薜氏,卒中痰迷服此靈。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更多中藥材
  • 《醫(yī)略六書》卷二十二:半夏茯神散處方半夏2兩(制),茯神1兩半(去木),棗仁3兩,遠志1兩半,膽星2兩,天麻2兩(煨),陳皮1兩半,木香1兩,磁石3兩,烏梅3兩。制法上為散。功能主治癲妄,脈弦滑者。用法用量水1盞,煎數(shù)沸,加姜汁1匙,調(diào)服3......
  • 處方茯苓、半夏、橘皮、枳殼、人參、甘草、干姜。制法煉蜜為丸。功能主治妊娠惡阻,甚者寒熱嘔吐,胸膈煩滿。用法用量每服20丸。摘錄《女科指掌》卷三......
  •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半夏茯苓湯處方旋覆花、陳皮(去瓤.麩炒)、桔梗、白芍藥、人參、甘草(微炙赤)、川芎,各半兩;熟干地黃(酒浸)、赤茯苓(去皮),各三分;半夏(湯洗十遍.切.焙)一兩二分。炮制上為粗末。功能主治治妊娠惡阻,心中憒悶,頭......
  • 處方半夏3錢,茯苓2錢,丁香1錢,生姜3錢。功能主治伏飲虛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金鑒》卷四十一......
  • 處方半夏(泡)1錢半,茯苓1錢半,陳皮(去白)1錢半,生姜1錢半。功能主治消飲止嘔,和中順氣。主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2盞半,煎1盞,去滓,臨臥服。摘錄《濟陽綱目》卷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