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大薊 小薊 柏葉 荷葉 茅根 茜根 大黃 山梔 牡丹皮 棕櫚皮各等分
涼血止血。治勞證嘔血、吐血、咯血、嗽血。
上藥燒灰存性,研極細,用紙包之,以碗蓋地上一夕,出火毒。用時先將白藕搗碎絞汁,或蘿卜汁磨真京墨半碗,調灰15克,食后服下。
方中大薊、小薊、荷葉、茜草、白茅根均能涼血止血;棕櫚皮、側柏葉性兼收澀,長于止血;由于治證屬肝胃火盛,血熱妄行,故于涼血止血藥中,又配用桅子清瀉肝膽之火;大黃導熱下行,折其上逆之勢;丹皮與大黃同用,降火之中含散瘀之品,可使血止而不留瘀;且本方燒炭存性使用,則止血作用更著;以藕汁或蘿卜汁磨京墨調服,亦旨在增強涼血之功。
大薊 小薊 茅根 茜根 老絲瓜 山梔 蒲黃 荷葉 大黃 亂發(fā)
上藥燒灰存性。
祛瘀生新,止血。治暴吐血、或吐血而兼有瘀血者。
每服6~9克,藕湯調下。
大薊小薊荷葉側柏葉茅根茜根山梔大黃牡丹皮棕櫚皮各等分(各9g)
上藥各燒灰存性,共研極細末,用紙包,碗蓋于地上一夕,出火毒。用時先將白藕搗汁或蘿卜汁磨京墨半碗,調服五錢(15g),食后服下?,F(xiàn)代用法:各藥燒存性,為末。每次15g,藕汁或蘿卜汁磨京墨汁適量,或溫開水調服。亦可作湯劑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涼血止血。
血熱妄行之上部出血。吐血、咯血、嗽血、衄血,血色鮮紅,舌紅,脈數(shù)。
本方證為治火熱熾盛,迫血妄行之上部出血證?;馃釤胧?,氣火上沖,迫血妄行則見上部出血,如吐血、咯血、嗽血及衄血等,多來勢暴急,血色鮮紅。因有血熱之象,故見面赤唇紅,心煩口渴,溲赤,便秘,舌紅,脈數(shù)等。治宜涼血止血。方中大薊、小薊甘涼人血分,長于涼血止血,兼能祛瘀,為君藥。荷葉、側柏葉、白茅根、茜草均能涼血止血;梔子清熱瀉火,且能涼血止血;大黃清熱降火,引熱下行,使氣降血止;牡丹皮清熱涼血祛瘀,使血止不留瘀,為佐藥。本方用法是用藕汁、或蘿卜汁、或磨京墨汁調服,藕汁能清熱涼血散瘀;蘿卜汁降氣清熱;京墨汁能收澀止血,意在增強止血之功。本方涼血與清降全用,收澀與化瘀同施,為急救止血之方。
本方十藥均以制炭炮制品入經,用治嘔血、吐血、咳血等證,為傳統(tǒng)炭藥止血的代表方劑。本方藥物生用、炭用均有止血、凝血作用,而炭用止血作用尤佳,炒炭后可增加炭素,加強吸附作用,使凝血時間縮短,增強收澀止血作用。故本方亦以其炮制方法而命名“十灰散”。
1.用方要點本方為治血熱妄行所致各種出血證的常用方,對于來勢急暴的上部出血,可作應急之用。以上部出血,血色鮮紅,舌紅,脈數(shù)為辨證要點。
2.現(xiàn)代應用本方常用于治療消化道出血、支氣管擴張、肺結核咯血等屬于血熱妄行者。
3.使用注意本方為治標之法,不宜多服久服,血止后,應審因論治,隨證調理,對于虛寒性出血,則不宜使用。
十灰散中十般灰,柏茅茜荷丹櫚煨,二薊梔黃各炒黑,上部出血勢能摧。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大薊 小薊 柏葉 荷葉 茅根 茜根 大黃 山梔 牡丹皮 棕櫚皮各等分
功能主治涼血止血。治勞證嘔血、吐血、咯血、嗽血。
用法用量上藥燒灰存性,研極細,用紙包之,以碗蓋地上一夕,出火毒。用時先將白藕搗碎絞汁,或蘿卜汁磨真京墨半碗,調灰15克,食后服下。
備注方中大薊、小薊、荷葉、茜草、白茅根均能涼血止血;棕櫚皮、側柏葉性兼收澀,長于止血;由于治證屬肝胃火盛,血熱妄行,故于涼血止血藥中,又配用桅子清瀉肝膽之火;大黃導熱下行,折其上逆之勢;丹皮與大黃同用,降火之中含散瘀之品,可使血止而不留瘀;且本方燒炭存性使用,則止血作用更著;以藕汁或蘿卜汁磨京墨調服,亦旨在增強涼血之功。
摘錄出《修月魯股經后錄》引《十藥神書》(錄自《醫(yī)方類聚》卷一五○)《醫(yī)學心悟》卷三:十灰散處方大薊 小薊 茅根 茜根 老絲瓜 山梔 蒲黃 荷葉 大黃 亂發(fā)
制法上藥燒灰存性。
功能主治祛瘀生新,止血。治暴吐血、或吐血而兼有瘀血者。
用法用量每服6~9克,藕湯調下。
摘錄《醫(yī)學心悟》卷三《十藥神書》:十灰散組成大薊小薊荷葉側柏葉茅根茜根山梔大黃牡丹皮棕櫚皮各等分(各9g)
用法上藥各燒灰存性,共研極細末,用紙包,碗蓋于地上一夕,出火毒。用時先將白藕搗汁或蘿卜汁磨京墨半碗,調服五錢(15g),食后服下?,F(xiàn)代用法:各藥燒存性,為末。每次15g,藕汁或蘿卜汁磨京墨汁適量,或溫開水調服。亦可作湯劑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效涼血止血。
主治血熱妄行之上部出血。吐血、咯血、嗽血、衄血,血色鮮紅,舌紅,脈數(shù)。
方解本方證為治火熱熾盛,迫血妄行之上部出血證?;馃釤胧?,氣火上沖,迫血妄行則見上部出血,如吐血、咯血、嗽血及衄血等,多來勢暴急,血色鮮紅。因有血熱之象,故見面赤唇紅,心煩口渴,溲赤,便秘,舌紅,脈數(shù)等。治宜涼血止血。方中大薊、小薊甘涼人血分,長于涼血止血,兼能祛瘀,為君藥。荷葉、側柏葉、白茅根、茜草均能涼血止血;梔子清熱瀉火,且能涼血止血;大黃清熱降火,引熱下行,使氣降血止;牡丹皮清熱涼血祛瘀,使血止不留瘀,為佐藥。本方用法是用藕汁、或蘿卜汁、或磨京墨汁調服,藕汁能清熱涼血散瘀;蘿卜汁降氣清熱;京墨汁能收澀止血,意在增強止血之功。本方涼血與清降全用,收澀與化瘀同施,為急救止血之方。
本方十藥均以制炭炮制品入經,用治嘔血、吐血、咳血等證,為傳統(tǒng)炭藥止血的代表方劑。本方藥物生用、炭用均有止血、凝血作用,而炭用止血作用尤佳,炒炭后可增加炭素,加強吸附作用,使凝血時間縮短,增強收澀止血作用。故本方亦以其炮制方法而命名“十灰散”。
臨床應用1.用方要點本方為治血熱妄行所致各種出血證的常用方,對于來勢急暴的上部出血,可作應急之用。以上部出血,血色鮮紅,舌紅,脈數(shù)為辨證要點。
2.現(xiàn)代應用本方常用于治療消化道出血、支氣管擴張、肺結核咯血等屬于血熱妄行者。
3.使用注意本方為治標之法,不宜多服久服,血止后,應審因論治,隨證調理,對于虛寒性出血,則不宜使用。
方歌十灰散中十般灰,柏茅茜荷丹櫚煨,二薊梔黃各炒黑,上部出血勢能摧。
摘錄《十藥神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