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中滿分消丸

    《蘭室秘藏》卷上:中滿分消丸處方

    白術(shù) 人參 炙甘草 豬苓(去黑皮)姜黃各3克 茯苓(去皮)干姜 砂仁6克 澤瀉 橘皮各9克 炒知母12克 炒黃芩36克 炒黃連 半夏(湯洗)炒枳實各15克 姜厚樸30克

    制法

    上為細(xì)末,湯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健脾和中,清熱利濕治熱脹。腹大堅滿,脘腹脹痛,口苦納呆,小便短赤,大便秘結(jié),苔黃膩,脈弦數(shù)。

    用法用量

    每服100丸,空腹時服。

    摘錄《蘭室秘藏》卷上金·《蘭室秘藏》:中滿分消丸組成

    白術(shù)、人參、炙甘草、去黑皮豬苓、姜黃各一錢(各3克),去皮白茯苓、干姜、砂仁各二錢(各6克),澤瀉、橘皮各三錢(各9克),炒知母四錢(12克),炒黃芩一兩二錢(36克),炒黃連,湯洗半夏、炒枳實各五錢(各15克),姜厚樸一兩(30克)。

    用法

    上藥共研為末,湯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6~9克,每日2次。也可改用飲片作湯劑煎服,各藥用量按目前常規(guī)劑量。

    功效

    行氣健脾,泄熱利濕。

    主治

    濕熱臌脹,腹大堅滿,脘腹撐急疼痛,煩渴口苦,渴而不欲飲,小便黃赤,大便秘結(jié)或垢溏,苔黃膩,脈弦數(shù)。

    臨床應(yīng)用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肝硬化腹水。

    肝硬化腹水:以中滿分消丸改丸為湯加減運用,聯(lián)合西藥益肝靈、肌苷片、ATP、維生素C、復(fù)合維生素B等對癥、護(hù)肝治療42例,與單純用西藥對癥、護(hù)肝治療21例對照,療程3個月。以腹水及浮腫消退程度、肝功能、血常規(guī)、肝脾大小質(zhì)地變化為療效評價標(biāo)準(zhǔn)。結(jié)果:試驗組總有效率達(dá)95.24%,對照組76.19%。(《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06年第11期)

    方解

    本方為治中滿熱脹、鼓脹、氣脹、水脹屬濕熱者的常用方,臨床應(yīng)用時以腹大堅滿脹痛、煩熱口渴、渴而不欲飲、苔黃膩、脈弦數(shù)為辨證要點。由半夏瀉心湯、六君子湯、枳術(shù)丸、四苓散等方綜合加減而成。其中黃連、黃芩、茯苓、豬苓等清熱利濕,佐以半夏、干姜辛開散結(jié),枳實、厚樸等消除脹滿,更以人參、白術(shù)等培補中氣;攻補兼施,祛邪不傷正。臨床應(yīng)用時,肝硬化、脾腫大明顯者,可加用丹參、桃仁、鱉甲、炒山甲;腹水重,小便不利者,加車前子、石葦,茯苓改茯苓皮;大便秘結(jié),加虎杖、檳榔;黃疸明顯者,加田基黃、雞骨草。

    現(xiàn)代研究

    臨床報道也見于治療糖尿病胃輕癱、傳染性黃疸型肝炎、泌尿系感染等屬濕熱壅盛,氣機阻滯者,可用中滿分消丸加減治療。現(xiàn)代藥理研究顯示,黃連、黃芩具有解毒抑菌作用;豬苓、澤瀉、白術(shù)、茯苓有利尿、保肝等作用。

    方歌

    中滿分消砂樸姜,芩連夏陳知澤襄,二苓參術(shù)姜黃草,枳實為丸效力彰。

    摘錄金·《蘭室秘藏》
更多中藥材
  • 處方黨參12克,山藥9克,茯苓9克,甘草9克,杭芍9克,川芎6克,熟地9克,枸杞子15克,麥冬9克,山萸肉9克,菟絲子12克,淡大云9克,粉丹皮9克,當(dāng)歸9克。功能主治補腎固沖;調(diào)養(yǎng)氣血。主沖任損傷,胞脈失養(yǎng),血枯經(jīng)閉。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
  • 《瑞竹堂經(jīng)驗方》卷四:八珍散別名八珍湯(《正體類要》卷下)。處方當(dāng)歸(去蘆)川芎 熟地黃 白芍藥 人參 甘草(炙)茯苓(去皮)白術(shù)各30克制法上藥嚼咀。功能主治養(yǎng)氣血,調(diào)營衛(wèi),補虛損。氣血兩虛,面色萎黃,頭暈眼花,四肢倦怠,氣短懶言,心悸怔......
  • 《丹溪心法》卷四:八珍湯處方當(dāng)歸 赤芍 川芎 熟地黃 人參 白茯苓 甘草 砂仁等分功能主治和氣血,理脾胃。虛損屬于氣血兩虛,脾胃不和者。用法用量上藥加生姜3片,大棗2枚,水煎服。摘錄《丹溪心法》卷四《青囊全集》卷上:八珍湯處方西洋參1錢5分......
  • 《丹溪心法》卷四:八珍湯處方當(dāng)歸 赤芍 川芎 熟地黃 人參 白茯苓 甘草 砂仁等分功能主治和氣血,理脾胃。虛損屬于氣血兩虛,脾胃不和者。用法用量上藥加生姜3片,大棗2枚,水煎服。摘錄《丹溪心法》卷四《青囊全集》卷上:八珍湯處方西洋參1錢5分......
  • 來源方論吳昆《醫(yī)方考》卷3:“血氣俱虛者,此方主之。人之身,氣血而已。氣者百骸之父,血者百骸之母,不可使其失養(yǎng)者也。是方也,人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甘溫之品也,所以補氣;當(dāng)歸、川芎、芍藥、地黃,質(zhì)潤之品也,所以補血。氣旺則百骸資之以生,血旺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