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黃芩200g 半夏(制)150g 大黃(酒制)200g 橘紅200g 甘草100g 沉香50g
為綠褐色的水丸;氣微香,味苦。
以上六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另取生姜200g,搗碎,壓榨取汁,加鮮竹瀝800ml混勻,與上述粉末泛丸。取青礞石100g,加硝石30g煅后水飛成極細粉,包衣,干燥,即得。
豁除頑痰,清火順氣。用于痰熱上壅,頑痰膠結(jié),咳喘痰多,大便干燥,煩悶癲狂。
口服,一次6~9g。
孕婦慎服。
每50丸重3g
密閉,防潮。
半夏(滾姜湯泡透,去皮、臍,瓦上微火炒)60克 白茯苓(去皮)60克 陳皮(去白)60克 大黃(酒浸透,曬干)60克 白術 黃芩(酒炒)各90克 甘草(炙)人參 青礞石(搗碎,同焰消30克,煅如金色)各30克 沉香15克
上為細末,用竹瀝400毫升、生姜汁300毫升,和勻入鍋內(nèi),火熬半小時,令熟;將前藥和搗為稀漿樣,瓷器盛,曬干。仍以竹瀝、姜汁如前法搗和,曬干;如此三次。仍用竹瀝、姜汁和丸,如小豆大。
達痰通便。治痰證。痰涎壅聚成積,結(jié)在胸膈,吐咯不出;咽門至胃脘狹窄如線,疼痛,目眩頭旋,腹中累累有塊。又可用于咳喘痰稠,大便秘結(jié),舌苔黃厚而膩;痰熱蘊結(jié),神志昏迷,癲狂驚癇。
每服100丸,空腹時用白米湯下。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黃芩200g 半夏(制)150g 大黃(酒制)200g 橘紅200g 甘草100g 沉香50g
性狀為綠褐色的水丸;氣微香,味苦。
炮制以上六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另取生姜200g,搗碎,壓榨取汁,加鮮竹瀝800ml混勻,與上述粉末泛丸。取青礞石100g,加硝石30g煅后水飛成極細粉,包衣,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豁除頑痰,清火順氣。用于痰熱上壅,頑痰膠結(jié),咳喘痰多,大便干燥,煩悶癲狂。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g。
注意孕婦慎服。
規(guī)格每50丸重3g
貯藏密閉,防潮。
摘錄《中國藥典》《赤水玄珠》卷六:竹瀝達痰丸處方半夏(滾姜湯泡透,去皮、臍,瓦上微火炒)60克 白茯苓(去皮)60克 陳皮(去白)60克 大黃(酒浸透,曬干)60克 白術 黃芩(酒炒)各90克 甘草(炙)人參 青礞石(搗碎,同焰消30克,煅如金色)各30克 沉香15克
制法上為細末,用竹瀝400毫升、生姜汁300毫升,和勻入鍋內(nèi),火熬半小時,令熟;將前藥和搗為稀漿樣,瓷器盛,曬干。仍以竹瀝、姜汁如前法搗和,曬干;如此三次。仍用竹瀝、姜汁和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達痰通便。治痰證。痰涎壅聚成積,結(jié)在胸膈,吐咯不出;咽門至胃脘狹窄如線,疼痛,目眩頭旋,腹中累累有塊。又可用于咳喘痰稠,大便秘結(jié),舌苔黃厚而膩;痰熱蘊結(jié),神志昏迷,癲狂驚癇。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腹時用白米湯下。
摘錄《赤水玄珠》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