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低血糖危象中醫(yī)診療技術

    凡因某種原因使血糖下降至正常值以下,引起以交感神經(jīng)興奮和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障礙為主要癥狀的一組臨床表現(xiàn),稱為低血糖癥。以饑餓感、臉色蒼白、心悸脈速、冷汗、四肢麻木或震顫、恐懼感或精神錯亂,甚則暈厥等為主要臨床特征。本癥嚴重時可致昏迷。臨床一般以血糖濃度低于2.8mmo1/L為診斷標準。

    低血糖癥屬中醫(yī)“暈厥”、“虛風”等范疇。

    辨證分型

    心脾兩虛:起病多緩,頭暈,汗出,面色蒼白,心慌心悸,恐懼健忘,甚則精神異常。舌淡苔薄,脈細。

    [治法方藥]補益心脾。歸脾湯合天王補心丹加減。

    肝虛風動:頭暈、視物不清,肢體麻木或震顫,甚則暈厥,或抽搐、兩目上翻、口吐白沫。舌淡紅,苔薄,脈細弦。

    [治法方藥]養(yǎng)肝息風。補肝散加減。

    痰熱閉竅:酒癖暴飲后,多汗,嗜睡,神昏譫語。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治法方藥]補肝散加減。清熱化痰,開竅醒神。菖蒲郁金湯合玉樞丹加減。

    氣虛陽脫:心慌有饑餓感、精神恍惚,面色蒼白,冷汗頻出,甚則神昏暈厥。舌質(zhì)淡紅,苔薄,脈細數(shù)或微弱。

    [治法方藥]益氣回陽固脫。參附湯合生脈散。

    適宜技術

    1.針刺療法

    (1)氣虛陽脫型可取人中、百會、足三里、內(nèi)關等穴,針灸并用,針用補法,灸至病情緩解為止。

    (2)針刺十二井穴、百會、水溝、涌泉、承漿、四神聰?shù)妊ǎ虚_竅止痙的作用,適用于低血糖昏迷。留針15分鐘。

    (3)針刺水溝、素髎、神闕、關元、涌泉、足三里,有回陽固脫、調(diào)節(jié)陰陽的作用,適用于低血糖之脫癥,留針20分鐘。若亡陰者,可加太溪穴;若亡陽者,可加氣海穴;心陽不振者,尚可加內(nèi)關穴。

    (4)針刺內(nèi)關、足三里、三陰交,有健脾益氣、補益血的作用,適用于脾氣虛之低血糖癥。

    (5)針刺心、神門、腦、下腳端,留針20分鐘,適用于心陽不振者。

    2.耳針療法

    針刺下屏尖、腦、枕、心,輕刺激,間歇運針,留針1~2小時。適用陰陽虛脫者。

    3.灸法

    (1)灸百會、神門、中脘、關元、涌關、神闕,用藥卷懸灸10~20分鐘,適用于腎陽虛衰之低血糖昏迷。

    (2)灸中脘、關元、氣海、足三里、三陰交,用艾條灸20分鐘,有健脾益氣的作用,適用于脾陽虛之低血糖癥。

    4.中成藥

    (1)麝香保心丸:主要成分為麝香、蟾酥、人參提取物等,功能:芳香溫通,益氣強心,每次1~2粒,含服。

    (2)生脈散口服液:每次服20~40毫升,每日2~3次。

    (3)至寶丹:每次一丸,口服或鼻飼。

    (4)益氣口服液:由黃芪、當歸、熟地黃等提取制成,每日3次,每次10毫升。有益氣養(yǎng)血的作用,適用于血虛之低血糖癥。

    5.中藥針劑

    (1)參附注射液:4~6毫升,加入50%葡萄糖注射液40毫升,靜脈推注。

    (2)生脈注射液:6毫升,加入50%葡萄糖注射液60毫升,靜脈推注?;蛉∩}注射液10毫升,加增液針劑1000毫升至2000毫升,靜脈滴注。

    (3)四逆注射液:10毫升,加入5%葡萄糖鹽水500毫升,靜脈滴注。

    (4)參附青注射液:由紅參、附子、青皮提取物制成,20毫升,靜脈推注。有回陽固脫的作用,適用于陽氣暴脫型。

    6.食療法

    人參100克,龍眼肉100克,白糖500克。人參煎湯去渣(渣可另用),與龍眼肉同煮再與白糖一起熬成龍眼糖。低血糖常發(fā)者可于餐后一小時左右服用,每次10克。陰虛有熱者不宜。(摘自《急癥中西醫(yī)診療技術》)

更多中藥材
  • 王業(yè)龍 安徽省岳西縣王業(yè)龍中醫(yī)診所組成和用法公丁香、吳茱萸、厚樸、枳殼、羌活各等分,入小型粉碎機碾成極細粉末,每用2~3克填入臍中,外用活血止痛膏貼住,勿讓藥末外漏。每日換藥1次,至痊愈為度。方解泄瀉的發(fā)生,主要是脾胃功能失調(diào),故治療原則以......
  •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李家民主任從事中醫(yī)兒科工作已近40年,秉承享譽津門的“小兒王”任寶成老中醫(yī)的思想,注重“脾胃學說”,結合任老的驗案及其自身多年的臨床經(jīng)驗,繼承和發(fā)揚“脾胃論”的學說,逐漸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學術思想——以“脾胃為中心......
  • 胡本先 陜西嵐皋縣中醫(yī)醫(yī)院劉某,男性,44歲,因肛門塊物腫痛反復發(fā)作兩個月來院就診。自訴兩個月前突發(fā)肛門左側有一鴿蛋大小包塊,腫脹疼痛,經(jīng)抗生素靜滴治療,疼痛稍減,腫塊未消,每因勞累則腫痛又起,無惡寒發(fā)熱,無里急后重及黏液膿血便,無便血,大......
  • 熊興江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廣安門醫(yī)院心內(nèi)科痤瘡病機多屬血熱、濕熱、熱毒、血瘀,一般多將本病分為肺熱證、血熱證、胃腸實熱證、熱毒證、濕毒血瘀證等,治療上分別選用瀉白散合枇杷清肺飲、桃紅四物湯、清胃散、五味消毒飲和除濕解毒湯等。但我們發(fā)現(xiàn),臨床辨治......
  • 王業(yè)龍 安徽省岳西縣王業(yè)龍中醫(yī)診所鬼箭羽性寒,味苦。功能活血散瘀,殺蟲。《本草述》:“鬼箭羽,如《本經(jīng)》所治,似專功于女子之血分矣。又如蘇頌所述古方,更似專功于惡疰及中惡氣之毒以病于血者也?!比潭傩院?,味甘,氣平,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可以......